• 《山海经》与中国人的龙蛇信仰
    《山海经》与中国人的龙蛇信仰
    •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蛇的身影随处可见。人类的祖先+伏羲和女娲,都是人身蛇尾的形象;蛇还是四象之一的神兽玄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生殖与繁衍。
  • 中式合院演变:一进院至五进院的历史文化
    中式合院演变:一进院至五进院的历史文化
    • 一进院是四合院的基本形式,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四合院形式简单,建筑格局已初具规模,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呈矩形,南北中轴线上建造了前堂、后室等主要建筑,轴线两…
  •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盘点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 据专家考证,这些古代中国名曲的原始乐谱大都失传,流传的不少谱本都是后人委托之作。
  • 从敦煌文书看古人的“防伪神器”
    从敦煌文书看古人的“防伪神器”
    • 印章不仅是权力与身份的标识,更是文书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有力保障。南北朝时期,印章的应用方式发生了转变,从早期在封泥上压印改为在纸上钤盖。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状元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状元
    • 中国历史十大状元,是科举时代的耀眼星辰。孙伏伽,大唐首位状元,以直言敢谏开先河,为后世树立了刚正不阿的典范。文天祥,不只是状元,更是民族英雄,在山河破碎之际,以一身正气抗争到底…
  • 中国历史十大史官
    中国历史十大史官
    • 中国历史十大史官,如熠熠星辰照亮历史长河。左丘明著《左传》《国语》,以编年与国别体呈现春秋风云,为后世史书体例奠基。
  • 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与社会阶层划分
    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与社会阶层划分
    • 百万年前,初始人类,与一般动物无异,除了吃喝拉撒睡,再就是繁殖,并无思想可言。人类在出现语言、文字后,社会基本形态形成,人类遂产生思想。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形态,人类生产力低下,阶…
  • 如果在古代,情人节我们送什么?
    如果在古代,情人节我们送什么?
    •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
  • 60年一遇,乙巳年极简史~
    60年一遇,乙巳年极简史~
    • 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循环反复,周而复始。干支纪年中,每一种组合,都是六十年一遇的中国年。乙者,轧也,草木初生之状,是天干的第二位。巳者,起也,万物盛长而起,是地支…
  • 古代元宵节——藏在团圆礼的中国人浪漫
    古代元宵节——藏在团圆礼的中国人浪漫
    •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并在后世不断演变发展。以下是古代元宵节的历史脉络及主要特点:
  • 作为历史上荒诞王朝的北齐,为何能留下绝美艺术?
    作为历史上荒诞王朝的北齐,为何能留下绝美艺术?
    • 荒淫、残暴、父子通妻、叔侄相残……只存在了27年的禽兽王朝却留下了绝美的艺术宝库。这是一尊藏于河北博物院的菩萨头像。菩萨面部丰盈,眉眼低垂,充满了慈悲和祥和。从不同角度看过去,祂…
  • 虎魄造办处:《从汉代到明代麒麟形象的演化》
    虎魄造办处:《从汉代到明代麒麟形象的演化》
    • “麒麟”、“天禄”和“辟邪”的形象,在汉代至唐代的文献中多有记载,但三者之间形象的区分自古都是模糊不清的。很多文献记载同一形象却用不同名称,而后人又各自根据自己的认知去认定这些…
  • 宋朝人的新年习俗有哪些?
    宋朝人的新年习俗有哪些?
    •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相较于隋唐和元朝,宋朝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更加丰富多彩,这使得宋朝成为历史上老百姓幸福指数较高的朝代。
  • 除夕至初七:读懂古人过年,方懂为人处世
    除夕至初七:读懂古人过年,方懂为人处世
    • 过年,是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读懂了古人如何过年,就读懂了流传千年的处世智慧。
  • 穿越回过去,看古人过年的仪式感~
    穿越回过去,看古人过年的仪式感~
    • 对于春节,我们有许多共同记忆: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守岁、放鞭炮……年复一年,这些固定程序组成了我们对于春节的记忆锚点,似乎有了这些仪式,才算过了一个完整…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138   139   下一页»   共2077条/139页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