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立丨迎而立 万物生长
    今日立夏丨迎夏而立 万物生长
    •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银川美食小吃——古代西王朝的饮食文化
    银川美食小吃——古代西夏王朝的饮食文化
    • 手抓羊肉是宁夏十大经典名菜之一,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以手抓食用而得名。银川的羊,肉质鲜美,不膻不腻,营养丰富。因此手抓羊肉也格外正宗,保持了羊肉本色的鲜味,蘸着食盐、蒜蓉吃,色…
  • 裘衣——商周时代服饰习俗
    裘衣——夏商周时代服饰习俗
    • 为了御寒,夏商周时期社会上依然存在穿着皮衣——即裘衣——的习俗。这种习俗虽然与上古时代的披兽皮的习惯有联系,但制作却日益精良。
  • 满族女马褂春有单、夹之式
    满族女马褂春夏有单、夹之式
    • 满族女人们于成规中追求秀美,于端庄中蕴含活泼,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心灵手巧。满族女人的氅衣如仙鹤般美妙灵动,给人以美的享受,故人们又赞许其为“鹤氅”。名著《红楼梦》的字里行间,记载…
  • 商周与春秋战国的服饰有何不同?
    夏商周与春秋战国的服饰有何不同?
    • 服饰以“礼”的形式固定下来,借以稳定内部秩序,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从此,人们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直到封建社会结束。
  • 商代服饰:后世“衣裳”源自于此
    商代服饰:后世“衣裳”源自于此
    •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
  • 从殷商妇好墓看商代服饰的特点
    从殷商妇好墓看商代服饰的特点
    • 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殉人16个,殉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了玉器、宝石器、象牙器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将我们带回到了3000多年前的历史,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衣着服…
  • 古代人穿衣服如何看“品”位?
    古代人穿衣服如何看“品”位?
    • 商周时期,衣服款式通常是上衣下裳,裳即裙子,不分男女都可穿用。贵族在裙子外再多系一片革制或丝绣的斧形服饰即是身份尊贵的标志。到春秋之际上衣下裳被连接起来,下面垂到踝部,称为“深…
  • 汉服的前世今生——商周时期的服饰艺术
    汉服的前世今生——夏商周时期的服饰艺术
    • 服饰在当时不仅是区分等级的工具,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服饰以“礼”的形式固定下来,借以稳定内部秩序,维护奴隶制度的统治。
  • 商朝士兵打仗时,穿铠甲还是裤衩~
    商朝士兵打仗时,穿铠甲还是裤衩~
    •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也让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得以窥见并复…
  • 商周服饰的基本形制
    夏商周服饰的基本形制
    • 商周时期的服饰,主要是束发为髻、头戴冠冕或头巾,上衣下裳、腰间束带,这奠定了华夏民族服饰的基本形制。
  • 中国服饰文化——商周三代的服饰特点
    中国服饰文化——夏商周三代的服饰特点
    •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中国历史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公元前16世纪,夏代被商代所取代,奴隶制社会进一步发展,夏商时期,中国古代服饰在原始社会基础上有了初步发展。当时的农业生产因金…
  • 西服饰——中国古服饰文化
    西夏服饰——中国古服饰文化
    • 西夏是党项族所建,党项为羌族的一支,称为党项羌,原居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河曲一带,故称析支的地方。
  • 故宫天热不热?宫里人如何避暑纳凉?
    故宫夏天热不热?宫里人如何避暑纳凉?
    • 夏日炎炎,多地气温走高,每当这时,有些人在吹着空调吃冷饮时,就会思考一连串问题——故宫的夏天也像现在这么热吗?古人没空调怎么避暑纳凉?他们也吃冰棍吗?
  • 古代天有多热?答案在诗中——
    古代夏天有多热?答案在诗中——
    • 夏天,实在热得可以,人们纷纷躲进空调房。在古代,没有温度计,无法对气温进行量化。但古代的文人墨客对暑热的感受通过诗词多有记载,从中可以窥见一斑。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142条/10页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