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以数字化赋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
  • 中国传统建筑里的数字智慧
    中国传统建筑里的数字智慧
    • 紫禁城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其规划和设计蕴含着我国古代工匠的诸多科学智慧,而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建筑营造过程中融合的数字智慧。
  • 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思考
    数字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思考
    • 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纳入全国数字治理体系,成为当前文…
  • 浅谈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例
    浅谈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例
    • 良渚古城遗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数字化技术在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挖掘、遗址保护、文化展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辅助…
  • 古人为何特别喜欢数字“七”?
    古人为何特别喜欢数字“七”?
    • 自作为数字本身而言,“7”的功能与其他数字并无不同上来看,古人眼里的“7”则往往是一个特殊数字.....
  • 从中医的角度看数字1-10
    从中医的角度看数字1-10
    • 我们如果用术数发现数字的阴阳属性的时候(术数一般都是在一到十之内),所以术数的变化都是在10个数字之内。
  • 中医里的趣味数字
    中医里的趣味数字
    • 中医里有常常会出现很多数字,每个数字都有它独特的含义,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一起来看看“一”到“十”数一数中医里的趣味数字。
  • 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吉祥的数字是几?
    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吉祥的数字是几?
    • 如今的中国人,视数字“四”为不祥,然而在古代中国,数字“四”是和“四象”、“四君子”、“四季发财”这样的好词、好句联系在一起的吉祥的数字。
  • 数字“七”与中医学的不解之缘
    数字“七”与中医学的不解之缘
    • 神秘数字“七”何以形成,至今学术界并无统一的认识。恩斯特·卡西尔曾指出:“如果我们试图追溯附着于各种圣数的情感值的始源,那么我们几乎总会发现,它的基础是神话空间感、时间感或自我…
  • 文物单位保护范围数字化的优势与前景
    文物单位保护范围数字化的优势与前景
    •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中原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其中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600余处(不含第八批)。
  •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重磅亮相!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沉浸式数字展”重磅亮相!
    • 近日,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开门迎客,5个浙江文化专题陈列,9个功能拓展和体验陈列重磅亮相。
  • 浅谈古籍的传承及其数字
    浅谈古籍的传承及其数字化
    • 古籍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古籍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过去一段时间,随着照相、扫描技术的进步,在古籍传承方面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出版影印本,供读者研究利用,如《四库…
  • 数字化技术赋能——领略古建筑之美
    数字化技术赋能——领略古建筑之美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全国各地散落的众多古建筑,不仅是古人审美观和建筑理念的体现,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见证。
  • 浅谈中国传统古建里的数学密码
    浅谈中国传统古建里的数学密码
    • 千百年来,中国孕育了内涵深厚的数字文化。人们赋予数字较多的文化象征含义:“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喜发财”“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
  • 未来,博物馆需要什么新技术?
    未来,博物馆需要什么新技术?
    • 伴随世界数字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的日益成熟、社会与智慧博物馆理念的不断更新,新技术已渗透至博物馆的展览、演绎、批评和研究等诸多领域。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79条/6页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