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庆明古壁画中的民间音乐(二)
    延庆明清古壁画中的民间音乐(二)
    • 唢呐是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的中国出现。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中国普遍应用。
  • 延庆明古壁画中的民间音乐(一)
    延庆明清古壁画中的民间音乐(一)
    • 延庆民间音乐多作为高跷、秧歌、旱船、龙灯等民间花会的伴奏音乐,以粗犷、豪放著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今天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
  • 宋元明玉雕带钩的发展(二)
    宋元明清玉雕带钩的发展(二)
    • 明代玉器制作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关内的有利条件下得到很大发展。总体工艺风格简练、鲜明、豪放、不拘小节,直接承袭了元代北方玉工的碾琢风格。明代玉器在工艺上是粗犷与精细并存。
  • 宋元明玉雕带钩的发展(一)
    宋元明清玉雕带钩的发展(一)
    • 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支独特的文化,具有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显著特点,是文明社会中极为重要的文化分支,是中国几千年悠久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 台南孔庙棂星门遗构出土 确为代棂星门所遗留
    台南孔庙棂星门遗构出土 确为清代棂星门所遗留
    • 据台湾媒体报道,2013年,台南孔庙大成门前的榕树因病枯死,在清整枯木时发现根部包覆砖造结构,经参考学术论著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会勘,初步分析疑似为棂星门遗留建筑结构。
  • 竹雕的鉴定方法
    明清竹雕的鉴定方法
    •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是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 代皇室粉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清代皇室粉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
  • 故宫明年将开放南大库 展示明家具
    故宫明年将开放南大库 展示明清家具
    •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日在故宫古建守护者系列之单士元专题展览开幕式上透露,明年,故宫南城墙下的库房——南大库将作为明清家具展厅对外开放。
  • 三代瓷器的种类与工艺特点
    清三代瓷器的种类与工艺特点
    • “清三代”瓷器指的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生产的瓷器。这三朝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瓷器的生产也是空前繁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清三代瓷器的种类及工艺特点。
  • 【瓷器鉴赏】明甜白瓷如何区分?
    【瓷器鉴赏】明清甜白瓷如何区分?
    • 在瓷器审美方面,经过两宋数百年辉煌瓷史的洗礼和熏陶,到了明代,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工艺能让人眼前一亮。
  • 正本源: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方法
    正本清源:古陶瓷“三合一”技术鉴定方法
    • 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但也遇到了一些不尽人意,阻碍文物艺术品鉴定、保护、流通的瓶颈,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 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保护管理条例
    新宾满族自治县清永陵保护管理条例
    • 为加强清永陵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县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 惊现代石碑!茅洋桥的历史又往前推了五十多年
    惊现清代石碑!茅洋桥的历史又往前推了五十多年
    • 上个月的一场持续暴雨,将普陀展茅茅洋社区的一口老井的井口冲垮了。前几天,趁着天气晴好,村民们准备修葺一下井口。刚挖开井口边的水泥,有人发现了好东西。
  • 【文化遗产】北京和沈阳的明皇宫
    【文化遗产】北京和沈阳的明清皇宫
    • 明清故宫是中国15—20世纪明、清两代帝王沿用逾500年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国家政权中心,由1987年列入的北京故宫与2004年扩展的沈阳故宫组成。
  • 透过青花纹饰看
    透过青花纹饰看清朝
    • 该青花碗直径19.9厘米,高9厘米,碗内绘四爪龙,内口沿绘连环钱纹,钱纹内书吉祥“卍”纹字符为边饰,寓意财源不断;碗口外侧口沿为点和线构成的三角几何纹饰,主题纹饰通景绘制八人一驾。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最新入驻企业
 
标签云换一批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