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分类
排序
 
  • 陈鹏举:中国艺术之与色彩
    陈鹏举:中国艺术之美与色彩
    • 见到一个人,名叫王炜。听他说克拉玛依魔鬼城,看他在那里戈壁滩上收集到的彩玉。他给它取名为“楼兰玉”。因为离克拉玛依很远的古时候的楼兰国的墓地里,出现过这彩玉。这该是这玉的鸿蒙往事了。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2-22 10:06  关注量:5302
  • 鲁虹:关于深圳术馆收藏
    鲁虹:关于深圳美术馆收藏
    • 简单地说,美术馆有六大基本职能,它们分别是收藏、研究、展览、陈列、推广和教育。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2-19 10:59  关注量:5263
  • 尚辉:写意精神,无疑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文化审品格
    尚辉:写意精神,无疑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文化审美品格
    • 中国画观照世界的方式,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或再现,而是借助于审美对象并通过毛笔的书写性以表现艺术主体的思想意趣与精神品位。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2-12 11:47  关注量:5432
  • 信:王广义——被误读的艺术乌托邦
    程美信:王广义——被误读的艺术乌托邦
    • 近年来,王广义在不同场合一再地指责别人“误读”了他的艺术,他新近做了“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个人艺术回顾展,似乎在为自己摘除“政治波普”这顶令他曾经名利双收的帽子。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2-12 11:18  关注量:5072
  • 龚继遂:英市场是中国艺术品的战略高地
    龚继遂:英美市场是中国艺术品的战略高地
    • 可以说,就民间所有的、可流通周转的藏品储备而言,美国依然是我国内地和港台地区之外,藏品最丰沛、最有潜力的地区。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2-11 14:35  关注量:5292
  • 刘玉来:以丑为的仕女画风追溯
    刘玉来:以丑为美的仕女画风追溯
    • 在美术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形式的作品,美术作品即包括实用又包括审美,这两点的比重在不同作品中肯定不同。如果说美术作品的意义主要在于其思想性,那么这样说也不免有些偏颇,因为许多美术作品主要在于形式美的展现。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1-10 10:18  关注量:4841
  • 陈炳佳:院国画教学仍处于后科举时代
    陈炳佳:美院国画教学仍处于后科举时代
    • 创始于隋,行成于唐,完备于宋,强于明,衰于清末的科举取士制度,在中国实施了1300多年。这种通过官方组织考试选贤举能、举荐官吏的制度,在中华文明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世界贡献了“大考试”这一伟大创举。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1-08 10:17  关注量:5276
  • 冀少峰:湖北术馆适合从事批评的人运营
    冀少峰:湖北美术馆适合从事批评的人运营
    • 导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冀少峰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与研究,现为湖北美术馆的艺术总监,策划了多个大型展览。在武汉的艺术机构的推动下,汉中之地的艺术活动越来越活跃,也得到越来越的关注。记者通过对翼少峰的专访,探讨武汉的美术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1-08 09:59  关注量:5280
  • 国博研究院朱万章:欧艺术风格对于广东绘画的影响
    国博研究院朱万章:欧美艺术风格对于广东绘画的影响
    • 广东地处沿海边陲,相对于内陆大多数省份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利环境,很早便与国外有着开海贸易的记载。明代的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最早便是经广东而深入到内陆省市。他在带来天主教圣经的同时,也将西洋画引进到中国。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0-31 10:37  关注量:5112
  • 刘大为:艺术家要为基层育承担起责任
    刘大为:艺术家要为基层美育承担起责任
    • 我希望能够集中社会力量,成立资助贫困地区青少年儿童美育的基金,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说学习条件,绘画材料等,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美育学习兴趣和水平。
    • 【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17-10-12 10:06  关注量:5317
 
最新头条推荐
今日搜索排行
 
本周搜索排行
 
本月搜索排行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