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盛明:破解四道题助跑贵州文化产业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06-08 09:14:23  来源:贵州日报
核心提示: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努力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市场导向,把贵州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进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战略,努力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市场导向,把贵州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化产业在动能转换、结构调整中成为一支最抢眼的力量。作为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道路,引起全国关注。

  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了贵州省文化改革发展办专职副主任柳盛明,他向记者全方位解读了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贵州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产业专刊: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要求,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

  柳盛明:近年来,贵州围绕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扎实有力地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文化产业扶贫、多彩贵州“广电云”户户用、“多彩贵州”品牌打造等工作得到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改办肯定。2017年,在中央文改办对全国各省(区、市)文化体制改革进展排序中,贵州作为西部唯一一个省份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贵州的文化产业发展最近几年也一直保持了高于全省GDP增速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平均增速的速度。最重要的是贵州人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文化自信,为贵州“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基数小,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文化产业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谋划实施了46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今年又对省级重点项目进行了调整和新增,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这次确定了13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3210亿元,几乎全省每个县都有重点项目。

  贵州还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产业扶贫。2016年我省制定《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实施方案》,每年从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出资1000万元—1600万元,以项目扶持的方式开展文化产业扶贫。2017年,扩大了文产扶贫“千村计划”实施范围,全覆盖深度贫困县14个,全覆盖20个极贫乡镇所在县,安排资金总计1625万元,扶持建设34个文产扶贫示范基地,带动154个贫困村、13450户贫困户增收。

  文化产业专刊: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贵州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文化产业项目?这些文产项目将提供哪些产品?有什么特点?

  柳盛明: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这也是我们持续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初衷和目的。全省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扩充到了131个,从行业类别看,有新闻、出版、广电、演艺、影视、院线、乐器、民族民间工艺等;从建设形式看,有专业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有文化旅游景区,有文化街区、文化小镇,还有文化综合体。这些几乎都是融合发展的项目,有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有文化与大数据的融合,有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文化与体育的融合,还有文化与农业的融合,等等。

  文化产业专刊: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贵州文化产业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

  柳盛明:我们要深入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发展贵州文化产业要解好四道题:一是必答题,文化+大扶贫的融合。核心是通过文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感到有目标、有追求、有新的生活。比如“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广电网络省市县乡村全程全网全覆盖;第二是抢答题,文化+大数据的融合。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贵州要用好自己的资源,抢抓机遇;第三是选择题,文化+大生态的融合。贵州生态好,群众有优秀的传统生态意识,要挖掘贵州生态文化遗产,构筑符合时代特色,适应当下环境的贵州生态文化;第四是填空题,把贵州文化产业的短板补齐,要做好三个融合的工作,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文化与创意融合,这些跨界融合将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机遇。

  要做好这四道题,必须发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还要有创新思维、开放思维和融合思维。
 

本文标题: 柳盛明:破解四道题助跑贵州文化产业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03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