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保护好不好,就看解读妙不妙”,只有做好了文化遗产解读工作,才能使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到文化遗产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大大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推进。可以说文化遗产解读也是文化资源合理利用的良好途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优化补充,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指标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
建议在全国实施和推进文化遗产解读工程,出台文化遗产解读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尽快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遗产经济学和遗产文化学的研究,用科学的方法确立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策略。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文化遗产解读工程指导性文件,指导各地各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高效有序地推进文化遗产解读工作。
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各大高校专家优势,加大对文化遗产研究力度,深度挖掘文化遗产多重价值。吸引社会团体、普通群众参加文化遗产解读。文化遗产解读工程应当多种方式并举,利用好传统的报刊;注意时代性特征,运用好新媒体的解读方式,如微信、二维码、微博、微电影、微广告等多种方式。应尽快出炉全国文化遗产地图。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图书馆、博物馆、剧院、文化中心,作为传统文化遗产解读展示交流的平台,在“世界博物馆日”、“遗产日”甚至传统的节日里举办一系列以文化遗产解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交流活动。(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苏省委主委,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