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一辈子做董存瑞精神的传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8-11-25 11:11:26  来源:人民网  作者:黄维、韦衍行
核心提示:在霏霏的小雨中,我们来到了珠江电影集团,采访电影艺术家张良。由于前一天有些感冒,张良的声音并不十分洪亮,但语句中透露出来的铿锵豪情却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在霏霏的小雨中,我们来到了珠江电影集团,采访电影艺术家张良。由于前一天有些感冒,张良的声音并不十分洪亮,但语句中透露出来的铿锵豪情却依旧令人肃然起敬。


  “我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是当演员,二是当导演。”银幕上的他,是舍身为国的战斗英雄董存瑞;银幕下的他,将“董存瑞精神”融入到导演事业中——把人民放在心上,深入大街小巷,用光影记录下他们在时代大潮中的沉浮变迁,勾勒出改革开放期间岭南独特的人文风光。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记者专访电影艺术家张良,感受他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滚一身泥巴、做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


  记者:您曾说过,您的一生有三个成功的选择,其中就包括六十多年前您在电影《董存瑞》里成功塑造的董存瑞这一人物形象,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在塑造这一英雄人物的过程中,让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张良:《董存瑞》是在1955年拍的,到现在已经63年了。和董存瑞一样,我15岁参军;当年就参加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当时郭维导演让我去试镜,看完试镜样片我就灰心了,我塑造的是英雄董存瑞,形象应该是高大魁梧的,但我本人又瘦又小,哪儿有英雄气质?郭维导演告诉我,英雄人物也是生活在人民中间,是最普通的一名人民战士,经过革命熔炉的历练才成长为英雄的。这番话犹如给我打了强心剂,纠正了我的观点,恢复了我的信心。


  正式拍摄之前,郭维导演对我们说,我们要以董存瑞的精神来塑造董存瑞。因此,尽管当时条件很艰苦,我们得自己扛着行李下乡拍摄外景,睡觉也是向老百姓借两条板凳搭成一张床,但大家都怀着敬仰的心情向董存瑞学习,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全组一条心,没有人喊累。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这场戏无疑是全片的重中之重,外景是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搭建的,非常像隆化中学前面的敌人桥形暗堡。董存瑞身为爆破队长,很懊悔没在战前的侦查中发现这座暗堡,才导致队友的牺牲,所以有了撕心裂肺的那句“炸了它!”为了总攻的胜利,在没有架子的情况下,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依托,举起炸药包,果断地拉开了导火索。这一切过程,我觉得自己是全身心、凭着一腔热血履行着一个战士的职责。我理解董存瑞的理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因为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解放军战士的愿望。所以,每一个人都会像董存瑞那样在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去塑造董存瑞。


  记者:正如郭维导演所说,“以董存瑞精神去塑造董存瑞”。如果让您用几个字概括一下董存瑞精神,您会如何概括?您怎么理解董存瑞精神?


  张良:在我心中,董存瑞精神可以用这八个字来表示——舍身报国、无私奉献。这八个字饱含了董存瑞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党教育我们每一位战士要为人民服务、把人民放在心里,任何艰苦的环境,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克服,这是我们每位解放军战士必须应有的品质。


  最让我难忘的是2003年八月,我被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邀请参加纪念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五十周年活动,会后有很多人纷纷与我握手、向我敬礼,一个个都“自报”家门:“我是某年董存瑞班班长”“我是某年董存瑞连连长”,每个人都英勇伟岸,令我肃然起敬。他们说当年一入伍,第一课就是看的电影《董存瑞》,他们决心一生一世都做董存瑞的接班人,让董存瑞舍己为民的精神世代相传。这令我非常感动、非常难忘,我虽然老了,也要一辈子做董存瑞精神的传人。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不断推出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您扮演的“董存瑞”是几代人心中的永恒经典,您认为在影视作品中该如何塑造英雄人物、讲好英雄故事?


  张良:在拍摄《董存瑞》之前,我是一位年轻的话剧演员,从来没有拍过电影。起初,我在形象塑造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在摄像机前我无法表达出董存瑞的思想情感。我心想,我要塑造董存瑞形象,也应该像董存瑞一样,用一种顽强的精神来完成这个任务。于是我反复地阅读剧本,在没人的地方一个人偷偷地练戏。在董存瑞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但也正是因为我在体现着英雄的形象,所以我必须像他一样去生活、去战斗。


  后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也没有任何怨言,在工作中我努力在自己身上培养起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质,在影视作品中塑造好精神人物、讲好英雄故事,让观众在看过影片后,能感到身上增加了一种克服一切困难、冲开一切障碍的力量,让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家前进。


 
标签: 张良 访谈

本文标题: 张良:一辈子做董存瑞精神的传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18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