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思想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最终目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理清思路,推动真抓实干实现新的发展,促进辽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解放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改革开放40年,思想解放带动了制度变迁,盘活了要素资源,推动了科技进步,催生了辽宁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解放思想是攻坚克难的法宝。但辽宁是实行计划经济最早、时间最长、最彻底的地区,可以说计划经济的遗产最多,历史包袱重,体制积弊多。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仍然具有较强的惯性,消减了改革的动力和成效。就总体而言,辽宁部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形势的要求,落后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落后于振兴新形势的要求。由于来自思想观念的阻力,改革的力度减弱了,体制性冲突和机制性摩擦导致的问题与矛盾不断积累,改革每往前走一步几乎都遇到了思想观念障碍。
实践证明,观念的落后是最致命的落后,是发展滞后的最重要因素,辽宁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最深层次的问题,还是体现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上。不打破这些僵化的思想、固化的思维,就很难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且,思维方式和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可能造成其他各方面的落后。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思想不解放,就很难看清问题所在,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
观念更新历来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第一道工序。回顾辽宁发展历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过程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实践没有止境,观念创新也没有止境。振兴老工业基地首先要振奋精神,改造老工业基地首先要改变观念,解放生产力首先要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思想观念,是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先导工程和必不可少的前置条件。无论析困境之因,还是求振兴之道,都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解放思想要经常抓、反复抓。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切实加紧解决辽宁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问题。在辽宁振兴发展中,经济发展滞后是“表”,体制机制不活是“里”,思想解放不够才是“根”,解放思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总开关”。
解放思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症结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实践的出发点、创新的立足点,把握了问题导向就抓住了振兴发展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东北振兴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存在着“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等突出问题。正视短板,才能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找准靶心,才能找准痛点、精准发力、切中要害。
解放思想不能坐而论道,必须找准靶心。解放思想,就要聚焦“四个短板”进行认真剖析,深刻反思。在“四个短板”中,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都在思想观念上有所反映。总体上看,在部分干部群众中思想不够解放,行动固守窠臼,传统多于现代,固化多于创新,陈习依然未去,突破还属鲜见,还相当程度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维,以官为本、权力至上的思想,多诺少信、前后不一的不良习性,坐而论道、说多做少的现象,视野狭窄、自我封闭的局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坐等靠要、怨天尤人的思想,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意识不强,服务意识、守信意识、奋斗精神不足。还有的身体进入了新时代,而头脑仍停留在过去时,存在坐地自划、坐井观天、坐而论道以及路径依赖、不敢担当等突出问题;或小进则喜、小富即安,不富也安、未富先安,缺乏应对不断变化新形势的强烈进取心和敢闯敢干的精气神。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阻碍发展的陈规陋习,影响行政效能的条条框框,等等。
解放思想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解放思想从来不是为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实际“放空炮”,不是玩概念游戏,不是空想、遐想、妄想。思想源于实践又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修正和升华。要通过解放思想形成积极的思想成果,并以其推动解决振兴发展问题。
解放思想要突出实践特征,聚焦振兴发展主题。要围绕“四个短板”“六项重点工作”,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全面落实各领域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问题、剖析症结、寻找答案,打好发展组合拳,撸起袖子加油干,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解放思想要有真胆识,下真功夫,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真正在思想上跳出传统思维定势,在观念上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在工作取向上跳出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掣肘,在操作办法上借鉴先进经验,在实际行动上敢闯敢试。凡是阻碍振兴发展的陈规陋习,凡是影响工作效率的条条框框,凡是影响发展质量的障碍和问题,都要坚决破、坚决改,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振兴观
新一轮东北振兴,是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条件下实施的振兴,是在国内外环境出现重大变化条件下实施的振兴。新一轮振兴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振兴观。
长期的振兴观。东北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振兴绝不能搞短期行为,不能搞打快拳、大干快上的盲动行为。期望短期内通过几次大动作、几项大工程,就实现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增长动力转换,是不现实的。
全面的振兴观。东北地区的问题,不是一个病,是综合征、并发症,要全方位改革和转型。振兴不等于工业振兴,也包括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振兴不等于国有经济振兴,也包括民营经济发展;振兴不等于少数大中企业振兴,也包括大量小微企业发展;振兴不等于城市振兴,也包括城乡统筹,实现县域经济、农村经济全面提升,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振兴不等于经济振兴,也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协调和持续发展。振兴是一个区域的振兴,是全面、全方位的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市场的振兴观。振兴的途径是市场。东北地区出现的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体制问题,是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政府不能代替企业对调整改造进行决策,因为很可能政府有意扶持的行业,却“有心栽花花不开”,而没有扶持的行业,却收获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果。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振兴,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针对体制机制短板,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活力。针对经济结构短板,要着眼于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实现辽宁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创新的振兴观。东北地区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以往过度依赖国家投资形成以重化工为特色的老工业基地。过去经济发展是“三靠”,一是依靠工业拉动,主要是偏重型工业拉动;二是靠投资拉动,是典型的投资密集型经济,需求结构矛盾突出;三是依靠产能扩张,真正靠创新技术投入的较少。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把“老工基”变成“新工基”,培育发展壮大新动能,打造东北经济升级版。
民本的振兴观。振兴的目的是富民惠民。振兴过程中,要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多做文章、做大文章,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振兴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把发展经济、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用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推进民生工作,要改变应急式、零敲碎打式的做法,必须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和制度,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化研究、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实际上,更多挖掘民生需求潜力,有利于加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能优化产业结构、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是“一石多鸟”的良策。
自主的振兴观。振兴的主体力量是自己。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起来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是振兴的精神财富、力量源泉。必须承认,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东北地区“等靠要”思想严重:生产靠计划,就业靠政府,改革靠上级。东北的问题,要在“主观”上找原因;东北的振兴,要在“自力更生”上寻突破。东北振兴不能“等靠要”,而要靠“闯改创”。“闯改创”的“牛鼻子”工程就是突破观念障碍,真正做到“七破七立”,解决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