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题中之义、精准脱贫攻坚的动力源泉、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社会平安稳定的重要基石、地方综合实力的组成部分,抓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以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程度上的突破,必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集中发力。
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立“民本”理念。乡风文明建设,既要教化群众,又要造福群众,更要依靠群众。这就决定了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让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才能提高群众弘扬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的知晓率、参与率。
必须进一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党风政风连着民风乡风。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更是一个地方民风、乡风的“风向标”。只有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切实夯实党建底板,着力推动组织振兴,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党组织书记头雁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彰显基层党组织在自治、法治、德治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才能形成党风政风与家风民风乡风“五风”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必须进一步优化乡村文化供给。文化是文明的支撑,也是文明传承的内核。因此,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基础性、根本性工程,特别是要针对当前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特点,突出阵地完善、方式创新等重点问题,深入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让文化服务、文化产品更好满足群众精神需求,更加精准融入群众心灵深处,才能更好地做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引导群众在实践中养成文明新风。
必须进一步深入实施“三乡工程”。无论是“富脑袋”,还是“富口袋”,人都是决定性因素。当前农村青壮年外出人口多、“三留守”人口多,“根正苗红”的领头人越来越少,甚至有的村连“两委”班子成员、书记、主任都只能是“矮子里拔将军”。针对这一现实,必须把人才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特别是要大力引导在外成功人士、优秀青年返乡创业,积极培育各个领域的“新乡贤”,让更多的人在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
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产业振兴更是位居“五个振兴”之首。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强产业,不断做强农村发展主板,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为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必须进一步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必须要从体制机制入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从主体上讲,要聚焦“三治融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立体化社会治理体系,特别是理事会、监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运转机制,更好发挥群众自治作用;从事务上讲,要聚焦“全面全域”,进一步拓展深化村民自治的边界和范围,建立起涵盖基本村务治理、基础设施管护、基础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一整套自主管理机制;从时限上讲,要聚焦“常”“长”二字,既着眼于当前的突出问题,又立足于长远的文明传承,经常抓整治,长期抓涵养,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总之,乡风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思想指挥行动”的先决性作用,是探索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寻找符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