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守祥:“ 乡贤文化”全面助理乡村振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4-15 10:39: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傅守祥
核心提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源远流长的“尚贤”“重能”的优良传统,形成独具地方魅力和特色的乡贤文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源远流长的“尚贤”“重能”的优良传统,形成独具地方魅力和特色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中,围绕在乡村宗族治理、民风淳化、道德伦理维系等事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乡绅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乡贤文化扎根于中国乡村,它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传统社会维系基层社会运转的主导力量,还承载着“乡土中国”乡村治理的重任。简言之,传统乡贤文化是教化乡里、维系秩序、涵育乡风、养成文明的一支重要的精神力量。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的呼唤和现实的需要。有必要传承弘扬乡贤文化、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铸就中华民族的新辉煌。乡贤是饱学之士、贤达之人,乡贤文化则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千百年来,乡愁牵动乡贤,牵引着多少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重回故乡,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乡民树立榜样;他们散发的文化道德力量泽被乡里,成为凝聚乡村社会的文化基因。


  乡贤文化植根乡土、贴近百姓,蕴含着见贤思齐、尊贤敬贤、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当前,对于传统乡贤文化,我们要结合新时代特征,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要积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落地生根。


  2015年和2016年的中央1号文件,两次将“乡贤文化”列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而“新乡贤文化”则分别被写进“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7年、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且把这个战略写入党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传承创新“乡贤文化”、留住乡村的“灵魂”已成为最近五年间的社会共识,“乡贤文化”与“新乡贤文化”成为全国关注的重点话题,而“新乡贤文化”更被认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驱动力和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积极引导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新乡贤,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乡贤,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人:第一类是“离土乡贤”,他们多是小时候在乡下长大,后来长期在外地工作的文化教育工作者,由于父母亲属的关系,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影响远且间接。第二类是“在土乡贤”,有点文化基础,长居乡间,人品较好、威望较高。第三类是,生于乡下,后来求学、招工、招干后就在当地为官或工作,经常返乡,办事方便,照顾更多,影响近且直接。当然,新时期的乡贤大部分接受了现代理念的熏陶,未必都有“恋土”情结,但基于“乡里乡亲”,总会蕴含感情因素和特殊良缘。


  新乡贤,也指那些当今乡村里公认的民意领袖们,他们享有公共话语权,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群众很信任。许多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也是这样的乡土精英,他们得到群众的认可,获得基层的认同,成了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这些土生土长的致富能手、道德模范和识见达人,正是这个时代需要重塑的“新贤”。在现在的乡土社会,“新贤”们通过服务村民、致富经营,在乡民邻里间积累了巨大的威望、塑造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了群众眼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群众,形成了根植乡土、贴近生活、影响广泛的乡贤文化,这些“新贤”已开始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是人和文化的问题,应该特别关注这些“乡村草根英雄”。


  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渗入日常生产生活,接着地气,贴着民心。从现实情况看,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成员。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这些乡村草根“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同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成功人士,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反哺桑梓,建设美丽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民描绘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乡村振兴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跋涉,不仅需要资金、政策、人才,也离不开乡土文化灵魂的代代相传。乡村振兴的一项要义在于文化,文化传承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要求。如何结合乡村实际,传承、弘扬与创新乡贤文化,实现传统“乡贤文化”向现代“新乡贤文化”的转变,重构乡村文化并助力乡村振兴,是值得不断思考和力行的。


  对当下建设“新乡贤”文化,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乡贤应体现“公共精神”,以服务于大众的主观意识,对“乡民”起到良好的道德示范效应。二是新乡贤应顺应现代法治,从角色功能而言,新乡贤优势是借助非正式制度的民俗、道德、习惯、传统等资源参与治理。三是新乡贤应引领地方经济,面对现代化的飞速进程,新乡贤运用自己的学识、阅历、智慧和技能使自己和周边的人富裕起来。他们应利用其经济网络,撬动社会资本,选择正确行业,采取正确的方法发展经济;以规模效应引导周边的人效仿跟进,促进本乡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基层经济重组与发展。


  可以说,新乡贤发挥作用的形式由传统的维持乡村自治和实现礼俗教化,转变成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坚实的人才支撑。新乡贤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内驱力。当然,新乡贤文化的培育与建设,既要有开放视野,也要有不可或缺的底线思维;既要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等市场鼓励措施调动积极性,同时,又要避免完全的功利化。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既要积极提倡、正面鼓励与有效保护各类新乡贤的“义举”,又要严防各类乡村恶霸或黑恶势力的出现。当然,提升乡土文化内涵,除了热心的志愿者和乡贤们外,还要发挥专业文化队伍的作用。简言之,把新乡贤会聚起来,把乡贤的资源整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把乡贤文化的力量凝聚起来。


 

本文标题: 傅守祥:“ 乡贤文化”全面助理乡村振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337.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