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煊:要学习日本对传统建筑物群的保护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5-29 11:15:07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朱自煊,1926年出生于安徽省徽州地区休宁县,1946年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系后第一班学生,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朱先生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不仅为我国的城市规划研究特别是城市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文化上彼此交流,传统建筑又是以木构为主,在街区保护方面可借鉴的地方很多。日本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称为传统建筑物群的保护。历史传统建筑群,是指村落、小镇,大城市里的若干历史文化片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日本就开始从规划方面对传统建筑群的保护进行讨论。日本将街道、街区称为“町並み”,因此历史街区的保护,便称为历史町並み保存。如日本著名的传统建筑物群保护区——奈良的今井町,长600米,宽150米,横向有4条路,纵向有8条路,是江户时代非常典型的街区,街上有庙宇、店铺等,大部分是住宅。由于保护严格,今井町肌理良好,大部分街面都保存较好,在传统街区外做了相应规划,停车场及新建设都在街区外面。


  今井町有8栋文物建筑,包括大宅子、大店铺等,均可供人参观。其他一般建筑在风格上与这8栋建筑协调一致,使街区整体风貌保持和谐统一。文物建筑中的大宅子都是大家族的住所,家族后代为对其妥善保护,自己住在旁边的辅助房子里,而将宅院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今井町合理的保护规划及当地民众的重视,使得街区内传统建筑的魅力一直留存至今。


  日本京都的产宁坂是当地著名的历史保护街区,共有石阶46级,由城市到清水寺形成一条连续坡道,这种位于寺庙前的商业街被称为寺前町。街区两旁都是商店,多半贩卖西阵织、清水烧等京都特产及纪念品,充满民族风情,较好地保护了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另外,袛园新桥,是歌舞伎町,是喝茶、喝酒、听歌妓弹唱的地方,过去非常繁华,也一直保存至今。


  从奈良、京都保护现状来看,日本在街区保护方面同我国现今的镇、村落比较接近。首先,日本历史街区里的内部空间、绿化、空地、台阶都保存较好,且政府对街区保护有严格规定,文物建筑不许乱动,其他建筑须保持外貌,如果翻建,也是从该地区的建筑立面里提炼出几种样式,按规定进行选择;若违反规定,将会受到相应处分;在资金上有困难,政府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


  其次,日本视传统建筑物群地区为珍宝,注重保护建筑的传统风貌和完整性,街区外面合理规划,内部空间也要保持美观,强调与现代生活的紧密结合,突出传统特色。可见,日本看重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与只关注街区整治之后的效益,是有区别的。


  第三,日本政府与民间有力结合,对街区保护工作发展至关重要。由于街区的宅子、院落、店铺等历史建筑大多为私人所有,当地百姓以拥有这栋房子为荣,居住的同时还注重展示该建筑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日本民众的积极参与对街区保护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日本将传统建筑物群地区完全当做祖先留下的重要文化遗产,要求完整保护且不走样地传下去,还要同今天的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才是历史街区保护最本质的内容。


  朱自煊,1926年出生于安徽省徽州地区休宁县,1946年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系后第一班学生,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朱先生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方面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不仅为我国的城市规划研究特别是城市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以正直的人格,严谨务实的学风影响了众多的清华学子,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专门人才,桃李满天下,为我国的建筑和城市规划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标题: 朱自煊:要学习日本对传统建筑物群的保护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36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