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文物网发起,新华视讯、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化传媒网和凤凰网等多家媒体共同参与,联合推出的“2014年度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已经正式拉开帷幕。官方机构参与民间鉴定事件也当之无愧地入选了 “2014年度十大文物事件”的提名事件。而针对这一事件以及与文物鉴定有关的热点话题,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了北京太平洋洪绪艺术品鉴定中心董事长,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胡智勇。作为多年来一直亲身参与文物艺术品鉴定工作的业内人士,他表示,官方机构参与民间文物鉴定固然是好事,但是文物鉴定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鉴定者本身的的水平高低,而建立诚信机制才是解决鉴定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胡智勇看来,此次官方机构参与民间鉴定,可以算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但是,他也对这七家文博单位鉴定人员的鉴定水平能否保持一致有所担忧。“虽然说目前这7家文博单位都具有同等的鉴定资质,但是如果鉴定人员的鉴定水平参差不齐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件东西在广东鉴定出A答案,到天津又鉴定出B答案的情况。”
对于鉴定人员的水平问题,胡智勇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衡量一个鉴定者的水平高低,专业职称只是一方面,“因为鉴定追根到底是一门技术,所以只有通过实战才能检验出鉴定者的真正水平。”同时,现在社会上也有这样一种声音,认为官方鉴定机构和民间鉴定机构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在他眼里,二者其实并不矛盾,“真正的矛盾点其实还是在于鉴定技术本身以及鉴定者的鉴定水平到底够不够。”
纵观当前的文物鉴定领域,各种名目的鉴定证书比比皆是,作为收藏者来说,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些证书呢?对此,胡智勇表示,真正的鉴定证书应该能够做到行业通用,“比如你拿着一张鉴定证书,在同行面前,大家都能够认可,拿到拍卖公司去送拍,拍卖公司也认可,这样才算是起到了鉴定证书应有的作用。”
最后,胡智勇还特别强调,如果光靠整治鉴定行业本身的话,其实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而要想真正实现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是要先建立起整个市场的诚信机制。“大家都觉得国外的市场很规范,其实国外市场上的文物鉴定水平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高,只不过是因为人家靠的不是鉴定,而是一整套完善的诚信机制,在这个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参与者之间往往能够做到相互信任,很少出现欺诈行为,所以也就自然很难遇到所谓的鉴定问题了。”
关于十大文物事件
2014年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是由中国文物网发起,新华视讯、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化传媒网、凤凰网、腾讯儒学、新浪收藏网、雅昌艺术网、中国网-中国视窗等多家媒体共同参与并联合推出。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旨在呼吁大众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关注文物文化的一项公益活动,自2010年首届网络评选活动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诚挚邀请所有热爱中国文化、关心中国文博事业的网友与我们一同回顾、总结这一年里中国文物界的大事件,一起来传递中国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的正能量。
专家简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胡智勇,出身于陶瓷世家,在官窑瓷片堆里摸索长大。历任太平洋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经理、常务副总经理、艺术总监。现任太平洋洪绪艺术品鉴定中心董事长、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北京卫视《天下收藏》专家。主要著作有:《漫谈成化斗彩鸡缸杯》、《中国彩瓷》一书明代部分、《中国出土陶瓷全集》执行主编等。擅长鉴定明代、清代官窑及民国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