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拥有着漫长的文化历史,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新石器时代起先辈就认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而漆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漆”一直与“器”相伴,大到礼仪用品小到饮食器具。正是这种生活需求为漆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考古证据表明,世界上最早的漆器是在中国发现的。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萧山跨湖桥文化就已出现了工艺完备的木胎漆弓。漆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人类的重大贡献。
安徽徽州早在唐代就以漆器闻名,宋代时徽州细嵌螺甸漆器更是誉满全国,有着“宋嵌”之美誉。徽州盛产漆树,徽州漆器是利用天然的生漆作主要原料,掺以绿松石、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而制成,古称“菠萝漆器”,菠萝漆(又称犀皮漆),是徽州漆器技艺最高水平代表。犀皮漆以其复杂的工艺、丰富变幻的肌理为徽州漆器技艺的重要代表之一。然而,这样优秀的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失传。
甘而可,1955年生,安徽黄山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漆器艺术家。他懂绘画、善木工、会雕刻、精设计,漆艺遵循纯正的传统技法。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他使濒临失传的徽州传统髹漆技艺“菠萝漆”(又称犀皮漆)、“漆砂砚”恢复新生,并重新焕发出活力。2003年,有感于徽州漆器产业的衰落,着手对犀皮漆、漆砂砚等濒临失传的重要工艺品种进行恢复并取得成功。甘而可已经把徽州漆器做到了极致,在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现代人4件作品中,他的“菠萝漆”圆盒就是其中之一。
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漆器艺术作为民族艺术的瑰宝,保育好这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一件漆艺作品需要经过若干道工序才能完成,这其中传承很多的精湛独门绝技。这些传统的制作工艺如果不能深入挖掘、研究、继承、发扬,就会造成技术的失传成为历史遗憾。甘而可的工作室十余年来已培养了数位在漆器专业领域内非常熟练的技术骨干、和诸多学徒学生。他们在某一项漆器工艺上能够独当一面,或在漆器制作的全程中都能够独立完成。甘而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保护,不仅需要汲取和学习前人,更需要不断培养和启发后人。
甘而可始终扎根于中国漆艺传统,原料与工艺恪守天然大漆制作古法原则。探索以精、雅为风貌的漆艺技术继续深化发展最大可能性,将中国漆艺领域深层精髓及富有徽漆特色的犀皮漆、推光漆、漆砂砚及精细漆面纹饰的代表推向中国传承传统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