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洲:和时间赛跑的中国古建筑大师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08-02 13:15:33  来源:科学中国人
核心提示:一个又一个古代建筑得以延续供今人乃至后人品赏,而古人建筑智慧的结晶也得以在新的建筑中传承和发扬。

  时光是眷顾吴庆洲的。见过吴庆洲的人,或许都会感慨:岁月的痕迹在这位年入古稀的老人身上并不能相符地显现。他是和时间赛跑的人。埋首古代建筑研究30多年,在他的努力之下,一个又一个古代建筑得以延续供今人乃至后人品赏,而古人建筑智慧的结晶也得以在新的建筑中传承和发扬。


  或许就是这样一个一辈子与时光对话的人,更能明白时光留痕的价值所在。尽管已经71岁,但他坦言自己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无谓名与利,最大的希望就是要把自己毕生的积蕴、总结的精华更多地留给后人。


  在时间的洪流中提取工匠智慧


  在吴庆洲开展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之前,这一领域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项空白。自20世纪80年代起,吴庆洲就在导师的指导下,踏遍中国多座古城,阅尽大量历史文献,在他的笔下,从《两广建筑避水灾之调查研究》到《试论我国古城抗洪防涝的经验和成就》等数十篇论文逐渐成型,汇集成《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一书。此后12年,他字字斟酌,不断修改补充,最终完成了120万字的书稿,名为《中国古城防洪研究》。这一巨作出版发行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参考引用,成为该领域研究不可不看的经典力作。


  吴庆洲涉足的古代建筑,既有以龟甲形规划设计的成都古城、人体内景式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有出于崇梅爱梅产生的“梅花城”河南清代南阳城、琵琶形状一样的四川梁末古巴州城等。在他眼中,中国古代建筑、园林、古城以及设防的楼堡村寨的营造中,从来不乏对“仿生象物”的应用,而他将这种仿生象物归结为“法人”“法动物”“法植物”“象物”四种。


  “它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总结发掘、继承和发扬。”正是怀抱这样的初衷,吴庆洲通过这些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文化、形式风格都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梳理,这更加坚定了他“只有关注中国特色,才能发现并突出中国特色”的思想,而他有关于中国城市营建史的成果,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


  自从事中国古城营建理论研究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实践工作以来,吴庆洲通过梳理工程科技史料、考古发现和对五十余座古城的实地考察,首次明确提出了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种思想体系,并且归纳了指导古城选址的三种学说,对其中的工程技术原理作了深入分析。


  但吴庆洲想要的,并非只是将中国古代城市营建的历史经验与智慧挖掘出来。他和团队先后完成了18项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名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其中3项获得省部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对他来说,在“千城一面”的审美疲劳里,能够用“古城智慧”建设起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


  打磨真知灼见留与后人


  2011年,由吴庆洲及其合作者共同主持修整的鲍家屯水利灌溉系统中重要环节的水碾房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最高奖卓越奖。该奖是亚太遗产保护的最高奖项。获得该奖时,吴庆洲66岁。虽然在这一领域里早已经是功成名就,但提起获得这个奖,老人还是很高兴。依然无谓名和利,只因“它是中国古建筑通向世界的又一桥梁”。


  贵州鲍家屯水碾房建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凭借多年在古建筑研究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吴庆洲认定水碾房在古建筑研究中的巨大价值,并多方奔走和呼吁关注,这一观点得到罗哲文等古建筑研究专家的赞同。但在项目动工前,团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水碾房又破又旧,不如拆掉,另建现代的钢筋水泥水碾房。吴庆洲则坚持认为这座水碾房是明代建筑,应保持原有结构,应用当地工匠,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和传统技术加以修复,保持其原真性。


  “试想,如果当时把水碾房拆了,或用现代材料把它修走样了,修坏了,我们就毁掉了一个可以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成为第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典范的文化遗产瑰宝。”从事古建筑研究事业近半个世纪,谈起对古物的破坏,吴庆洲依然有着与他的前辈、同行一样的义愤填膺;肩负大半辈子研究和保护古物的重任,他早已经习惯了为维护古建筑一城一墙而喜,为古物建筑一砖一瓦的破坏而悲。也正因为责任在心,哪怕再苦再累,他都会忘记时间,忘记年龄地沉醉其中,甘之如饴。


  鲍家屯水碾房修复项目启动时,年过六旬的他依然坚持和团队成员在一起,把设计工作从设计室搬到农家院。正是这样的融入,才使得修复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全融合在青山绿水的自然之中。水碾房修复后也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身体力行,用言行去感染和带动年轻一代,是吴庆洲一直做的事情。对学生,吴老总是温和慈祥。他会将自己早年的艰辛故事讲给后辈听,鼓励他们要有吃苦耐劳;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告诉他们要学会积累和沉淀。他常常告诫他们,做建筑,做研究要有责任心,要有良心;既要学习世界各地建筑,也要将中国建筑特色发扬和传承的意识和决心……对年轻人的能力,他深信不疑。


  在吴老一百多平米的家里,除了书房之外,书架占了几个卧室和大厅的很大一部分。新近,他又在大厅做了两大排书架,俨然一个图书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老人就沉醉在书海文献里,勤耕力作。时光打磨出真知灼见,留与后人。


 

本文标题: 吴庆洲:和时间赛跑的中国古建筑大师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41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