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智——山西文博人探求古建筑匠心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9-11-04 11:44:37  来源:《山西画报》
核心提示:李会智,1957年生,辽宁瓦房店人。研究馆员。曾任山西省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站长。一直从事文物保护、管理、施工、研究工作,主持1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完成文物保护及仿古建筑设计近100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合著《山西古建筑》(上、下)。

  李会智,1957年生,辽宁瓦房店人。研究馆员。曾任山西省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站长。一直从事文物保护、管理、施工、研究工作,主持1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完成文物保护及仿古建筑设计近100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合著《山西古建筑》(上、下)。


  当时,我的愿望是做一名电工。1979年11月,当柴泽俊听到刚被文管会录用的回城知青李会智对他说出这个想法时,笑了笑。40年过去了,去年退休的李会智回忆,他上高中时喜欢理科、喜欢物理、喜欢电学,心想做名电工多好;那时他还有个想法,哪天调到父母所在的十三冶。


  直到次年8月至11月,李会智参加了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第四届古建筑测绘班培训,才对米格纸、测绘与古建筑勘察、保护、管理产生兴趣。3个月的学习,让他喜欢上了古建筑。


  总结职业生涯,李会智的经历可谓曲折。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文物系统也曾试水市场经济。如今回顾,无论是作为走市场搞创收的成功管理者,还是因为公司性质导致身份不明确困扰8年之久,都不如谈到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研究让人激动。对于一名学者,他所从事的专业真正才是心之所系。


  李会智参与、主持过的古建筑修缮,小到一座塔,中到某间殿,大到某个建筑群,有数十项。


  开始参与修缮太原永祚寺宣文塔,钻孔打入钢件加固,墙体厚,钻头两头对打,李会智运用几何知识计算,几十个钻孔下来,只有一个偏差中心距1公分。后来主持复原怀仁清凉寺华严塔,左右、内外砖与砖的剔补、接茬以及钢件的运用,已很熟练。接手文水则天庙后殿修缮工程,由于前期在解体时构件编号出现问题,造成起架安装误差严重,李会智他们只得重新落架,对构件逐个核对试装、统一编号,最后才严丝合缝完成工程。代县边靖楼基座风化、楼身倾斜,在他的主持下,围绕基座一周开挖地槽进行加固及防水渗处理,对主楼运用传统手法与现代技艺,对主体框架与构件进行加固、修补、复制。修旧如旧,受到国家文物局领导、专家高度赞扬。


  北宋年间编修的《营造法式》可谓古建筑工作者的必读“圣经”,然而时过境迁,加之有些地方语焉不详,对它的研究没有止境。李会智对其“举折之制”进行探求。李诫论述了“举屋之法”即“总举高”,而对“分举高”计算没有论述。李会智不仅将“举屋之法”予以公式化,更将“折屋之法”中蕴涵的等比数列公式化为“h=H/10×2”,同时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各个“分举高”。


  一边修缮,一边研究。李会智对比分析文水则天庙后殿每个构件的做法及建筑模数和结构特征,得出它是宋、金过渡时期作品的结论。榆社寿圣寺山门被认为是明代遗构,李会智往返十几次,通过多方面考证及测绘分析、对比论证,认为它是宋代遗构。


  与文水则天庙后殿一样,榆社寿圣寺山门也进行了返工。在时干时停的过程中,山门具有主要时代特征的平梁蜀柱、驼峰丢失,工程人员认为“角背做法比驼峰做法稳固”,将宋代风格一变成为明代风格。虽然强制返工,但也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时代风格大打折扣。从此,李会智开始对山西木结构古建筑的时代性和区域特征,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广泛考察研究。2008年迄今,工作之余,他还自费深入实地勘测,跑遍了全省119个县区,优选古建筑千余处考察研究。“我这一辈子,与古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纪念宋《营造法式》刊行900周年暨宁波保国寺大殿建成9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李会智提交了《山西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区域特征浅探》论文。这一长达5万余字的论文,同年发表于《文物季刊》总61—63期。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西,现存早期木结构建筑居全国之首。李会智认为,山西境内现存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可分为北部、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四个区域。他对各个时代的建筑技术与结构特征,从平面柱网布列的几种形式、梁架结构及建筑部件特点、铺作时代特点、角梁结构特点四个部分,进行了区域性的总结分析。如他认为,减柱造始于唐五代,繁峙岩山寺文殊殿柱网布列,集各种减柱、移柱为一体,是教学中最佳实例。晋东南地区现存宋至元木结构建筑梁栿间构造手法区域性强烈。根据平顺天台庵正殿梁架结构特点及建筑部件制作手法,李会智得出该建筑为五代遗构。这一结论后在天台庵正殿维修时,由藏在梁架隐蔽部位的建造者所留文字证实。


  这一论文与柴泽俊的《三十年来山西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调查保护纪略》,堪称山西古建筑宏观研究的双璧。


  现在,李会智正投入《山西古建筑探鉴》编撰之中。在他的设想中,这是一套包含12册共计400多万字的大体例著作。需要同仁协著,可称“文物世家”的他的儿子、儿媳参与其中。不仅有结构分析,还要有鉴定、鉴赏。李会智打开电脑,让我浏览他制作的《古代建筑十讲》前几讲PPT。这个,也可视作在为《山西古建筑探鉴》编制框架。


  “如果说柴泽俊先生那一代人解决的是山西古建筑‘有什么’‘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我父亲这一代人,则是试图解决山西古建筑‘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在山西省古建筑维修质量监督站工作的儿媳田芳,在一旁对我解释。


 

本文标题: 李会智——山西文博人探求古建筑匠心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49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