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炳坚: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守护者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1-02 09:34:06
核心提示:马炳坚,男,1947年1月出生。中专学历,1967年参加工作,从事过传统建筑施工、修缮、设计、研究、教学、办刊、著书等多项工作,是国内的资深古建专家。

  马炳坚,男,1947年1月出生。中专学历,1967年参加工作,从事过传统建筑施工、修缮、设计、研究、教学、办刊、著书等多项工作,是国内的资深古建专家。


  马炳坚曾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会长、北京《古建园林技术》杂志社社长、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现任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专家顾问、首开集团房地古建工作室专家顾问,《古建园林技术》杂志主编。1999年,马炳坚被人事部、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2016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科学中国人年度先进人物”。


  参与天安门城楼等维修倾心研究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


  1967年10月,马炳坚中专毕业,他积极响应毛主席走与工农兵相结合道路的号召,主动报名来到房修二公司,被分配到木工班学徒。1968年春天,他和几位老师傅被抽调去为重建天安门城楼做技术准备,制作了天安门城楼西侧间模型。紧接着他参加了1969年迎接国庆20周年重建天安门城楼的工程,目睹了工匠们的精湛技艺,领略了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独特魅力,从此他深深爱上了这一行,与古建筑结下了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成为名副其实的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的守护者。


  在中山公园古建项目的重建施工中,他运用学过的几何知识,解决了45度转角游廊斜梁的画线技术难关,被提升为古建木作“掌案”(古建工程木工技术负责人),创造了由青葱初级工直接当“掌案”的记录。北海、景山公园大修等多项古建工程,在他带领下,班组出色的完成了各项艰巨任务,一次又一次的工程实践,使他掌握了精湛的古建筑技艺,成为青年技术尖子,为他今后几十年的古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83年,马炳坚与同事共同创办了《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是我国从事古建筑文物保护、设计、施工、研究、教学等专业的唯一期刊,他认真进行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回复读者信函等,不断创新内容,增辟“传统建筑教育”、“当代哲匠”、“古建医生”、“古建科普”专栏。对来自工匠或生产一线的稿件,他逐字逐句进行修改,扶植工匠出身的一线作者,使杂志内容更接地气,更具实用价值。


  1989年,马炳坚将传统建筑工艺出版代表著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受到业内广泛关注,自正式出版以来,已重印21次,成为我国古建行业最受欢迎的一本书。已故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先生称赞是“当今对中国古建筑最有分量的书”和“从事祖国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者必读之书”,荣获“1992年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一等奖”。他和同事编写的《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北京四合院建筑要素图》(图集)、“古建筑行业技术工人等级标准”等,一直做为行业规范使用。为使古建行业后继有人,他还协助在北京房管局职工大学创办古建筑工程专业,并授课培训专业技术人才。


  1999年在北京召开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前夕,马炳坚应天津大学出版社之邀编著了《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详细介绍了北京传统四合院历史、文化、格局、构成、技术、艺术等,将四合院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业界广泛好评,这本专著成为四合院保护与修建的重要依据。


  2001年,他担任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该所10多年中设计完成古建筑园林项目百余项。由他主持参与的项目30余项,内蒙通辽达尔罕王府、天津大悲院大雄宝殿等项目获得了“草原杯”、“海河杯”等省部级奖项。美国华盛顿中国城牌楼、扎伊尔恩赛莱总统庄园等工程,则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样板。


  2014年9月,在他多次呼吁和上级协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传统建筑行业组织——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由他出任第一任会长。当年就有100多个设计和施工单位加入分会,如今已有200多家单位加盟,有力促进了传统建筑行业在我国的发展。


  马炳坚对古建事业的追求有着超出想象的执着。1997年,他爱人患癌症住院手术,此时恰逢单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展”,他在医院签完字后,立刻返回现场,连续工作了4天直至展览顺利结束。还有一次他骑车摔倒,险些造成高位截瘫,医生给他做了颈椎扩容术,补钉钢板,伤口还未痊愈,当接到鄂尔多斯项目需要他亲赴现场处理技术问题的电话时,他带着颈托立即飞往现场。他听到哪里有古建筑维修搭了架子,他会充分利用机会去考察或测绘,以便收集资料。一次景山公园亭子维修,他上架子不小心踩了探头板,身子差点掉下去,腿上划破一道深深的口子,家里人说多危险啊,可他却笑着说“没大事,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呢,老天爷不会收我”。


  由于马炳坚同志对传统建筑行业的杰出贡献,1999年被国家人事部、建设部授予“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16年被评为“科学中国人年度先进人物”;他的著作《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及设计作品多次获得省部级奖项。


  参与老城古建维修改造为保护古都风貌做贡献


  马炳坚积极参与老城保护维修工作,为古建修缮、四合院(大杂院)拆违、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建言献策。


  作为对老北京胡同、四合院有深入研究的专家,马炳坚应邀担任了北京市级和东城区、西城区的专业技术顾问。他奔走于北京老城区胡同、街道、院落,近两年时间参加论证会议、咨询研讨、审核方案、讲课培训200余次。有时会议到夜里很晚才结束,年已七旬的他忘却了疲劳,而能为北京老城古都风貌保护做出贡献而感到无限的光荣。


  2019年5月,市规委和东西城政府分别举办“北京老城风貌保护与四合院恢复性修建”培训班。马炳坚协助编制教学计划,并组织专家授课,学员反响热烈,东城、西城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听课,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最近,中建科技集团公司的同志找到他帮助研究开发装配式木构建筑。马炳坚建议将木构建筑钢节点联接改为木榫卯节点联接,继承千年历史的木榫卯连接的优势,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木榫卯联接的结构体系。中建科技集团接受了建议,启动了“现代榫卯节点木构体系研究”的科研课题。


  ……


  马炳坚在古建行业半个多世纪工作,是基于他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是一份执着的追求。他从内心十分感恩党组织,是组织把他从一个普通工人培养成为著名古建筑专家,他深深地爱着培养他成长的祖国,深深地爱着古都北京传统建筑文化,现在国家重视传统建筑传承与发展,他更加如鱼得水。“老骥自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他决心,在有生之年,要尽力多做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和技艺传承等方面的工作,为祖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力量。


 

本文标题: 马炳坚: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技艺守护者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53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