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的传奇人物张颔:一生和《侯马盟书》紧紧联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3-07 14:16:15  来源:考古汇
核心提示:张颔老先生是山西省考古界乃至中国考古界的“大腕”,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他常常自嘲小学毕业,学历不高,但他却用一件件响当当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国考古界的领军人物。

  张颔老先生是山西省考古界乃至中国考古界的“大腕”,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他常常自嘲小学毕业,学历不高,但他却用一件件响当当的学术成就,成为中国考古界的领军人物。


  张颔的一生,和《侯马盟书》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国春秋末期,周王室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为了保证共同利益,常聚集在一起结为同盟,并制定盟书,对天明誓。《春秋》《左传》中记载的春秋时期盟誓活动有近两百次,可见当时这一仪式的盛行。然而遗憾的是,史书中对盟书内容的描述非常简略,人们对盟约制度的细节知之甚少。


  机缘巧合,1965年冬天,侯马电厂在基建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写有古文字的石片、玉片,时任侯马东周晋国遗址考古队队长的张颔,对石片文字进行了仔细研究,认定这是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于是在当年的《文物》杂志上写了一篇《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的文字》的文章,在当时乏善可陈的考古界引起巨大轰动。


  郭沫若先生看到该篇文章后,认为这些文字是先秦的盟书,并著有《侯马盟书试探》,这给张颔极大启发,从此他便根据“盟书”这个思路开始从历史上进行考证。经过十余年的艰苦钻研,于1976年发表巨著《侯马盟书》,当即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侯马盟书》是最早的用毛笔书写的书法真迹,形体古雅、变化繁多、运笔出锋、蝌蚪笔法、回勾笔意,填补了我国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空白,使我们在当时司空见惯的青铜铭文之外,见到与铭文字风格迥异,真正在社会上流行的发展完善的文字和书法。


  上世纪80年代,张颔先生考古发掘、整理编撰的《侯马盟书》被我国考古学界评选为当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高度重视。考古学界公认,《侯马盟书》的出版对于研究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被国内外史学界公认为新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


  此外,张颔先生在诗文、书法、篆刻方面颇有造诣,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以古文字入书法,使其书法有一种遒劲之风,雄迈之美。时人评其“学津远溯周秦上,风度平居魏晋间。”他的画也有文人画之味,他的画“戏蚊图”,竟把蚊子这种恶物也画得栩栩如生,甚为美观。他在画上题了一首古诗,有画龙点睛之趣。“散作飞丝聚作团,几回婉转怯凭栏,纵教罗扇常在手,明处能防暗处难。”他自作的对联也有妙趣:“勒字于金著文于石,星辰在掌易象在胸。


  ”是写淡泊明志之怀,“雾云堆冷絮;花草荐寒毹。”是写安贫乐道之情。“爱写毛笔字,喜翻线装书”,是写好古怀旧之志。“欲知鱼龙多变化,须看平地起波涛,”是写人情世态之理。“文章千古事,浩劫十年身。”又写出了文人的人生磨难之叹。他录旧联赠一位作家曰:“笔墨不求缙绅喜,声名毋得狗监知。”则表达了先生一生鄙夷权贵,冷眼官衙的情怀。他在“读书灯”题画诗中表达了一生的追求。“孤寂秋雨夜初长,愿借丹心吐寸光,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


  在“瓶梅图”题画诗中体现了高雅的风骨:“三升四合茅柴酒,换得歪瓶邻舍家,莫道此瓶无用处,我说可以插梅花。”老梅香烈,古瓶珍雅,人弃我取,气生道成。文人气,高士风,于诗中历历可见,平常心,道德感,在字上铮铮有声,张颔先生在我心里,真是今之古人,世之高人,晋之奇人了。


  张先生77岁时曾画有一幅“老来红图”,上题咏曰:“老来红一称雁来红,古人有咏雁来红诗云:‘汗使传书托便鸿,上林一箭坠西风,至今血染阶前草,一度秋来一度红。’诗意颇佳,虽三用一字不嫌烦也。”他的高洁精神,他的风雅风度,真像是一株亭亭玉立的“老来红”。


 
标签: 中国考古

本文标题: 考古界的传奇人物张颔:一生和《侯马盟书》紧紧联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57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