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遗人物刘克唐:砚从我获得生命,我从砚获得愉悦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3-27 14:23:27  来源:海岱文化  作者:舒愿
核心提示:刘克唐,生于1952年,山东临沂人,鲁砚制作技艺传承人。代表作品有:《唐诗三百砚》《鲁砚的鉴别和欣赏》《刘克唐砚谱》。

  刘克唐,生于1952年,山东临沂人,鲁砚制作技艺传承人。代表作品有:《唐诗三百砚》《鲁砚的鉴别和欣赏》《刘克唐砚谱》。


  山东省临沂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副主任,山东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制砚石刻艺术委员会主任。


  从一块块质古如玉的石头,到纹饰精美的砚台,在刘克唐的手下一次次神奇蜕变。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与墨为伴,与笔交织,成为了文人墨客诉说情怀的载体,也演绎着一个时代的篇章。


  裂而不断的冰痕、旋转不绝又层次分明的丝纹,或似山水云雾,或如阳光月晕,或类人物兽禽。每一方鲁砚都在讲述一个故事,氤氲一个华章。


  方寸之间续写乾坤


  “陋巷深深屋数椽,以文为业砚为田”,这是古人与砚台关系的真实写照。诚如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无不将砚台视为抒发豪情壮志的好友。


  饱经风霜的一节空竹,云遮雾罩的一方池水,怪石环绕的深壑清涧,诗词相伴的当空皓月……一块块看似笨拙不起眼的红色石头,到了刘克唐的刻刀下,就成了一件浑然天成的鲁砚艺术品。他的作品也给人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有时一头扎进砚石堆,有时沉默,有时私语,与砚石对话,成堆的砚石将他带入自由的创作天地。“如何利用花纹和材质,如何将修养融进去,早就成竹在胸了。”如此,他的刀下所降生的石头所特有的灵性是独一无二的。百艺之才,源乎创意。这种不拘俗成、自成一体的艺术手法,不但是刘克唐的艺术特色,更成为目前山东鲁砚的艺术特色之一,即强调石料的天生自然形态,注重作品的自然材质美感,点缀诗文、书画等中国文化精髓来增添作品的文艺情怀。


  1972年,刘克唐第一次制作砚台,只是那时,他并没有想到,自此以后他会与砚台结下这么深厚的缘分。


  与砚相伴40年


  1952年,刘克唐生于山东的一个躬耕之家,初中毕业就辍学当了农民。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几个同乡开始学习石匠手艺,专为外贸部门制作出口的小石狮、小石马圆雕和山水画浮雕。几年之后转而学习镌刻鲁砚。


  说起学艺经历,刘克唐感慨万分,初识砚台的刘克唐充满了求知欲,他向老师学,向各类砚种学,从书籍里学。当时,“书是稀罕物,想买都买不到,只能手抄”,《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甲骨文汇编》《钟鼎字源》……好几万字的书籍,全部靠刘克唐手抄笔记。石可先生有一本故宫博物院砚台图,刘克唐将这500多方砚台图一幅一幅白描下来再揣摩。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聪颖的天资,有的只是他不断的坚持。


  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刘克唐学习积累的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扎实的基本功使得他在创作中写字画画都能信手拈来。1976年5月,刘克唐的作品被送到日本奈良展出,同年,他进入了临沂工艺美术研究所。1978年,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在北京组织了“鲁砚”展出,刘克唐有十几方砚参加了展出,其中红丝石云月砚由赵朴初先生题名。


  1980到2000年之间,刘克唐仰取俯拾,优秀作品频频面世,“相思砚”“金星石组合文具”“燕子石甲古砚”等作品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珍品馆永久收藏。“黄河情砚”“听竹砚”分别作为国礼送给来访的日本首相和明仁天皇。


  1991年11月,刘克唐在北京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了“琅琊砚艺展”,赵朴初先生为其题写展标,李先念主席为其题词“琅琊名砚,文房之宝,艺术珍品。”刘华清到展馆参观。启功、沈鹏等分别题词。


  刘克唐在1993年至1998年,用时五年创作了大型系列作品“唐诗三百砚”,构思新颖,手法质朴,开创了中国大型系列砚文化的先河,成为我国制砚界的经典之作。


  雕刻、书法、绘画、文学等因素,经由刘克唐集于一方砚石之上,使古老的鲁砚焕发出艺术青春。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小篆、隶、行、草、楷……他镌于砚上的文字或古拙或秀丽,被专家称为“非谙熟中国文字演变史者不能”。


  制砚界一直有“北刘南黎”的说法。1996年,刘克唐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继广东肇庆端砚的黎铿之后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制砚界仅此二人。


  多元发展带动鲁砚新生


  从事制砚四十余年,刘克唐作品取天工之造化,构思新颖,手法质朴,简洁抒情,大有“赋顽石以生命,溶五千年华夏文化于其中”的感觉。他强调石材的自然形态,注重作品的自然材质美感,点缀诗文、书画等中国文化精髓来增添作品的文艺情怀。


  在2000年之后,刘克唐的作品较之前一个阶段减少了很多。对于制砚和砚市场,他有了更多思考。刘克唐说,制砚讲究的是用心多、用工少,但很多砚工却是用工多、用心少。


  “拿过一块石头来,非常熟练,甚至用雕磨机很快就做出来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市场引导的问题。年轻的制砚工为了生存,要赚钱养活自己,不得不这样去做。”刘克唐在新世纪之初就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是市场牵着我们鼻子走还是我们艺术家去引导市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制砚算是艺术里的冷门。但是,刘克唐说,砚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的。“绘画、书法、篆刻,甚至音律、舞蹈的舞姿,都可以融入于一方砚台之中。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砚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是中国其他工艺美术所不能比拟的。”


  刘克唐和夫人自行出资筹建的临沂岭上砚文化博物馆,2015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博物馆展品里包括我国从汉至今各个时期的砚台、全国各地的名贵砚种、名家砚品等藏品260余件。


  刘克唐将自己的儿子刘刚送到法国学习设计,他说,“创新是颠覆性、革命性的。推陈出新,我们既要吸收古代传统的优良的精华,西方文化也不能一味否定,但是怎么将其融入中国文化,值得我们思考,所以,我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西方的一些理念。”而刘刚从法国留学学成归国后,也在积极为砚文化的传承以及工艺创新作出努力,这种由心而发、秉承家学、手与心相连的匠心精神正是制砚工艺的魅力所在。


  近年来,制砚艺术大师刘克唐和刘刚父子俩,一直在致力于鲁砚文化的推广与传播。特别是刘刚,作为新一代砚文化传承人,受家庭影响,自幼研习中国传统艺术,书法、绘画、雕刻等,静心钻研制砚艺术。


  除了建立博物馆之外,刘克唐还建立了培训基地,对弟子们毫无保留传授技艺,就是为了将鲁砚传承下去。“如果不传授给别人,制砚也要变成非遗了!大师只是个名号,关键是看你做了什么。古语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其实应该是,国家兴亡,我有责。保护和传承制砚艺术,先从我做起。”刘克唐说。


  刘克唐常说:“砚从我获得生命,我从砚获得愉悦。”他极为注重砚外功夫,研究古代文学,著述作画。他将雕刻、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因素成功集于一方石砚之上,使古老的砚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艺术青春。


 
标签: 非遗人物

本文标题: 山东非遗人物刘克唐:砚从我获得生命,我从砚获得愉悦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59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