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这位以“快乐哲学”闻名、被称为近现代史上“最懂生活”的男人,到底牛在哪里?
文能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著作《生活的艺术》在全世界几乎人手一本(其作品在西方的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连张爱玲都嫉妒);
武能发明打字机(后被鼎鼎大名的IBM公司拿到授权)、灌溉器,为妻子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舒服座椅。
更难得的是,这位藤校毕业、一生多产的学霸,性格上却一点儿也没有拼命三郎的无趣,或天之骄子的乖戾。他为几代中国人贡献了功德无量的“快乐哲学”,教国人如何活出滋味、用聪明的方式发掘平常生活中的乐趣。
同时,他还是最懂得灵活运用「中国智慧」的智者,并凭借这份智慧,为自己打造了顺遂、美满的一生。
“赢得生前身后名”——林语堂是了不起的文人,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大生活家”。
“蜷腿睡在床上,是人生最大乐事之一”
在堪称全球畅销书的《生活的艺术》中,有一节叫《安卧眠床》,讲的是“没事赖个床”的必要性。读来让人身心麻酥酥地畅快,恨不得立刻挟书摊到床上去,仔细体会一番林语堂笔下的柔软惬意。
“安睡卧床,对身体和心灵,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在身体上,这是和外界隔绝而独隐。人在这个时候,是将其身体置放于最宜于休息、和平,以及沉思的姿势。
生活大艺术家孔子从来是“寝不尸”,即不要像僵尸一般地挺睡,而必须蜷腿侧卧。我也觉得蜷腿睡在床上,是人生最大乐事之一。
两臂的安置也极关重要,须十分适宜,方能达到身体上的极度愉快和心灵上的极度活泼。我深信最适宜的姿势不是平卧床上,而是睡在斜度约在三十度的软木枕头上,两臂或一臂搁在头的后面。”
“许多生意人,办公桌上安着三架电话机,片刻不停地一天忙到晚,还自己觉得非此不可,引以为慰,但他实在不知道倘若在半夜后或清晨间安睡在床上做一小时的沉思,反而可以赚进加倍的钱。”
林语堂认为,当人躺在床上,血液流动平顺,呼吸调匀,视觉听觉和脉系神经也都处于静息状态,这便是一种身体上的宁静。可以使头脑活动纯粹、专注,此时思考问题,最利于做出正确、清晰的决策。
这里所例举的安睡卧床的例子,只是林语堂“聪明享受生活”宗旨的一个小切面,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还大聊特聊如何品茶、观山、玩水、看云、鉴石、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可以说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祖传生活享受”做了个豪华版盘点。其中的智慧达观、浪漫情调,更是为几代中国人提供了可供效仿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
当然,那些最懂享受生活的外国人,家中也必有一册《生活的艺术》。早在三十年代,林语堂就凭借通透的“东方式浪漫生活观”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赢得了一大批不同种族、肤色的铁粉。
《纽约时报》前资深记者威尔·施瓦尔贝,对林语堂的生活方式推崇不已。他稍有闲暇,就一遍遍翻看《生活的艺术》。“这是上千年来中国学者、诗人和艺术家汇聚而成的智慧。”在自己的文章中,威尔感慨地写道。
“把证书烧掉,只有离婚才用得着!”
在以风流多情著称的民国文人队伍里,林语堂绝对称得上一股清流。他与妻子廖翠凤一生和睦、柔情蜜意,多年后仍是余音绕梁的美谈。
关于林语堂的婚姻生活,“烧婚书”是极富话题性的一桩。在《我的婚姻》中,林语堂写道,“婚礼上,我和男傧相谈笑风生,不拘礼俗,为了表示看不起这些仪式,后来在上海,我征得吾妻同意,把结婚证书烧掉了。我说,‘把证书烧掉,只有离婚才用得着。’这句话一点不假!”
很多人不解,是什么让林语堂在结婚之初就抱定这样的决心,认准了对方是那个相携到老的人。要知道,彼时林语堂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廖翠凤是鼓浪屿首富家的二小姐,出身的悬殊不可谓不大。
毫无疑问,对于妻子早年的“慧眼识英雄”,林语堂一直心存感激。许多年之后,林语堂还自豪且欣慰地回忆道:
“她(廖翠凤)母亲告诉她:‘和乐(林语堂乳名)是牧师的儿子,不过他很穷。’吾妻得意而坚决地说:‘贫穷算不了什么。’”
有读者好奇,林语堂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性情也崇尚自由、不拘一格,何以在婚姻中专一又深情呢?
这便不能不提林语堂的智慧了。他深知爱情与婚姻全然不是一回事:“我们现代人的毛病是把爱情当饭吃,把婚姻当点心吃,用爱情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
爱情可以潇洒来去:爱意浓时,心心相印;不爱了,江湖相忘也无妨。但婚姻,是一种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其中除了有子女作为强有力的纽带,还有彼此的共同目标、成熟协作以求进步的良好愿景。
林语堂写道:“孩子们常说:‘世上找不到两个比爹妈更不相像的人。’翠凤外向,我内向;我是气球,她是压载物;我们就如此相互恭维。没有压载物的气球会碰到灾祸。
她有条有理,生性严肃,随时穿得整整齐齐,喜欢做该做的事情。我魂不守舍、乐观,对人生抱着顽皮的看法。翠凤属于接纳万物、造福人类的“水”质。我性属凿穿万物的“金”质。
换句话说,我们是老式的婚姻,由父母精挑细选而结合。爱情在婚姻中滋长,而不是一开头就以善变的爱情为基础,年岁激增,我们学会珍惜可贵的一切。”
这是林语堂智慧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是他顺遂美满的婚姻,为他一生高产、有精力发展各种闲情逸致打下了稳妥的底子。1947年,林语堂“倾家荡产”为实现自己的“发明梦”——耗费12万美元巨资的“明快打字机”,终于获得美国专利。
智慧地选择伴侣,让林语堂更自由地成就了自己。
读史可以明智:
用前人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
并非是后人牵强附会,强将“智慧”二字安在林语堂的身上。他的确是一位以洞察中外智慧闻名的大家。
他的《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中国的智慧》《美国的智慧》四部智慧之书,绘制出了完整的“古、今、中、外”智慧图谱,让人读来大呼“过瘾”“长知识”。
老子的天真与犀利,孔子的执着和温情,韩非子的聪明务实,墨子的幽默和仁心……这批在中国智慧源头百花齐放的大咖们,被林语堂以生动鲜活的文字提纯,阅读过程中常令读者会心一笑,或醍醐灌顶。
在美国居住长达30年的林语堂,对美利坚式智慧也同样有一番独到的见地。“当笑比哭明智的时候”“当一位注重现实的人成为一个恋人的时候”“满足的奥秘”“如何做到既圆滑又温情”“性与羞怯”——
他风趣亲和又百无禁忌:谈论富兰克林、爱默生、梭罗;幽默与讽刺、爱情与婚姻……他以跨文化的独特身份,将另一个强大民族最关键的几类智慧,逐一介绍给了中国的读者,供我们自由取用。
在眼下的这段特殊日子里,林语堂的很多“金句”也经常应景地浮上心头:“有时候想想生病的时候,人的世俗野心就小了些;有时想想死亡的事情,人的宗教情愫就会变丰富了些。”
“幸福: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享受家庭、生活文化与自然的乐趣。”
“读书或书籍的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
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