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考古学的价值在于重建历史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4-28 10:14:42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宿白先生(1922-2018)是我国考古学的大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017年起,三联书店以“宿白集”的形式将先生的作品整合出版,旨在向更广泛的人文知识界读者推介这些经典作品。目前已出版《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余下的《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宿白讲稿六种》等,也将在明年推出。

  宿白先生(1922-2018)是我国考古学的大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2017年起,三联书店以“宿白集”的形式将先生的作品整合出版,旨在向更广泛的人文知识界读者推介这些经典作品。目前已出版《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余下的《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宿白讲稿六种》等,也将在明年推出。


  宿白先生的一生,“治学”和“育人”是两个重要关键词:在治学上,他是中国历史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孙机先生曾评价“宿先生的学术成就不啻精金美玉,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在育人上,宿先生自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1952年)之初便开始执教并掌管系内工作,桃李天下。


  今日的推送,为1997年3月9日《文物世界》对宿先生进行的访谈。访谈中,宿先生论及他对中国历史考古学意义与功能的理解,更谈到考古学科的人才培养。先生的言谈一如其人,朴素简单却又深刻醒亮。


  (访谈原载于《文物世界》2002年第3期采访者:倪润安)


  访者


  “历史考古学”这个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该如何正确理解呢?


  宿白


  “历史考古学”是相对“史前考古学”来说的。史前考古学的时间范围是有文字记录以前的时代,也就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夏代遗址中至今尚未发现文字,因而夏代也可划入史前考古学的范畴。在我看来,历史考古学的上限是在商周,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铭文,是已经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考古学是历史学的一部分,虽然现在有人不这么提。历史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就更显得密切一些,历史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就是考古学的方法加上历史学的方法:考古学的基本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另外就是文献,历史考古学对文献的要求一点也不低于历史学,从事历史考古学的人也要善于甄别史料,搞清楚哪是第一手资料,哪是第二手,甚至第三手、第四手资料。


  访者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历史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宿白


  北大是全国最早设立考古专业的,在历史考古学方面,工作做得也比较早,具有代表性,我主要从北大的教学设置来说明这个问题。中国历史考古学在五十年代初期就已经提出来了,1952年院系调整后,考古专业开始上课。当时,把历史考古学的下限定在东汉三国,50年代中期又下延到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是1958年编写教材时的下限,但正式开宋元考古课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的事情,请考古所的徐苹芳先生来主持讲授。在讨论考古系“九五”规划中的中国考古学时,又考虑把下限延续到清初,大概是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即康熙雍正时期。我想总得把清代的几个陵区包括进去。


  访者


  您怎么看考古学的功能问题?


  宿白


  考古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很难与经济建设有直接联系。如果说有,就是考古配合基建进行遗迹清理,以往没有重视考古的这个作用,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很明显的。举两个例子,现在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下面原来是一条古河道。建国初期进行建设时,没有特别予以注意,结果建成后不久地基下沉,部分墙体出现裂缝,需要经常进行整修;还譬如,洛阳拖拉机厂建在一座汉代大墓上面,影响生产而不得不拆迁厂房。但这个作用从考古学角度来说,只能算是间接的,它的价值还在于学术方面,在于研究历史以鉴古知今。


  考古学虽然是历史学的一部分,但它不只是用来证明历史文献的,考古学有它重建历史的作用。因为古代的许多东西历史文献上没有记载或者是记得非常简略。例如对生产工具的认识,只有通过考古发掘获取实物,才能准确地了解它们的发展过程。而且古代文献多是记载中心地区的情况,对边远地区记之甚少或不记一字。如对东北和青海地区的开发,就只有根据考古资料才能写清楚。又如,研究许多少数民族史,依靠文献,材料是十分缺乏的,有的民族留下了文字记录的历史,但时代多不过千年,比较晚。要搞清楚这些民族的源流,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还必须依靠考古学。


  有人把考古学理解为物质文化史,这是不全面的,考古学同样负有探索古代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从墓葬材料的分期排队,我们可以看到阶级社会中严格的等级区分,文献中虽然也记有这方面的内容,但很不具体;况且在典章制度不能严格执行的情况下,墓葬材料更能反映特定时期的变化。从历代城址的发掘调查更可以具体看到不同等级城市的大小、布局的差异及其发展。从考古材料中也能看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西至地中海沿岸,东达日本,南抵东南亚、南亚,历史文献对中国与这些地区文化交往的记载要么只言片语,语焉不详,要么所记的内容主要是政治方面的,对文化交流反映不太清楚,具体的还得通过考古学来了解。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宿白为邯郸市文物展览讲解(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供图)


  此外,考古工作本身也可以发现新的重要的历史文献。早的如甲骨文、铜器铭文:后来有战国秦汉时期的简牍,秦汉以来的石刻;近年在长沙又发现了三国孙吴纪年的长沙郡文书简牍;还有著名的敦煌藏经洞的发现,等等。围绕这些材料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形成了诸如甲骨学、简牍学、敦煌学等相对独立的学科,都是考古学首立其功的。


  访者


  1951年秋,宿先生主持了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墓群的发掘工作,并承担了宋墓发掘报告的编写任务,1957年出版了《白沙宋墓》。当时,历史考古学尚处于草创时期,编年分期的尺度很不明确,相关历史现象和问题也多未能深入讨论,这无疑对这部报告的撰写有极大的难度。要写好它,必须首先在历史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上迈出率先的一步,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宿先生研究方法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想请宿先生谈一下当时写这部报告把握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宿白


  整理历史时期的考古材料,最怕的就是犯常识性的错误。这样就必须阅读当时的大量文献记录。写《白沙宋墓》时,主要是阅读了些有关宋元时期的文献和图画资料。至于具体的那些方法可以去看报告本身,但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它是五十年代写的,现在已经落后了,仅供参考吧!


  《白沙宋墓》初版(1957)、二版(2000)、三联新版(2017)


  访者


  《白沙宋墓》在体例安排上,正文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记录和描述了发掘材料,而大量的考证放到了文后的注释中,使注释的字数大大超过了正文,请问宿先生当时这样设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宿白


  考古发掘报告是一种档案,不同于论文,它的写作应当尽量的客观,把发掘报告写成夹叙夹议的形式是不妥的。自己有什么看法放在注里,阅读报告的人可以只看正文,而不必看注释中作者的观点,他们可以根据正文中提供的尽可能客观的材料形成自己的认识。尽管在这些材料的记叙中,已掺入了作者的主观认识,例如各部分前后顾序的编排,哪座墓先写哪座墓后写,就是作者主观决定的。我们只是尽力做得客观些。什么样的形式能够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材料描述的影响,就采用什么样的形式。


  访者


  我们知道,宿先生1959年对西藏寺院的调查记录经过整理,已经结集出版。这些调查记录对拉萨、日喀则、山南、江孜地区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寺院的布局、建筑结构、库藏文书、寺院历史进行了考察。而这些地区的一些重要寺院文革期间已经被毁,以往对藏传佛教的寺院研究又很薄弱,著名历史佛迹面临永远湮没的危险。宿先生这批记录的发表无疑是对此的一个巨大挽救。由此,我们想到考古调查水平的高低是多么的重要。请宿先生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形。


  宿白


  考古学重视实践,新材料的获取都要通过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才实现。许多考古遗迹一旦发掘就永久消失了,所以我们要尽量地细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我们系对实习非常重视,你们实习时要好好学习。做考古调查要多画图,能有条件实测的最好用尺子测绘出准确的图形,不可能时,可以目测或步量,画出示意图。用图形可以加深和巩固记忆。


  访者


  宿先生是怎么走上考古这条道路的?


  宿白


  我是学历史出身的,那时还没有考古专业。我历史本科毕业后,到北大文科研究所工作,被安排到考古组,就一直这么下来了。考古组一开始除了我,还有一位姓孟的,抗战胜利后,孟同志走了,来了位马女士,后来阎文儒先生来了,就我们三个人,解放后,马女士走了,就剩下我和阎先生两个人。后来又经过考试录取刘慧达女士,还是三个人。1952年院系调整,合并到历史系。成立了考古专业之后,不久,在考古第一届毕业生中留下了吕遵谔先生。当时许多课的主讲教员都是外请的,考古教研室当时的主任是苏秉琦先生。


  访者


  宿先生的研究方面十分开阔,从魏晋到宋元均有突出的成绩,不仅在历史考古学研究上是一位集大成者,在中国古建史、印刷史、版本学方面的造诣亦为学术界公认。而比宿先生小十几至二十岁以上的学者却难以驾驭这样广的领域。您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宿白


  大学里培养人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师范式的,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能够很快的胜任教学工作,但深入程度不够:另一种是准备培养研究人员的,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比较注意学习各种研究方法,因而毕业后真正进行独立工作,一般还需要一段时间。解放前的大学主要是按后一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我是解放前毕业的。解放后,大概是为了快出多出人才,所以重视了前一种方式。五十年代初期培养的学生还可以,六十年代的学生知识面就窄了。我们现在的教员能出国真正学习的,我都主张他们出去看看,取长补短,也许能快些改变现状。


  访者


  宿先生,对本科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能力的初步培养有什么建议?


  宿白


  要说方法,就是开一个研究方法论的课也是不行的。学习方法一方面是听老师讲课,因为每门课都有其讲授的方法嘛;更重要的还是看别人的东西,通过看报告和看论文来学习别人的方法。一个人不进行自己的思维活动,收获也大不了。方法不是只要求别人讲,有人讲好,但不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提高,对别人讲的方法也是不甚了了的。特别是考古方法主要靠实践,所以田野实习是考古的一门主课。这门主课从调查、发掘到室内整理,写出考古实习报告,一系列都需要亲自实践。开始时当然要有教师的指导,逐渐逐渐就要求独立工作了。怎么整理原始材料要看报告,怎么做研究要看论文,专著倒可以其次,因为专著的水平参差不齐。专著好的是真好,不好的就是东抄抄西抄抄,谈不上什么研究方法,主要还是看论文。一个人要写出专著来,只有在做过多篇有系统的论文的基础上,写出的专著才有价值。但现在这样的专著太少了!


  访者


  现在毕业班的学生找工作比较难,不是说不愿意学考古,而是考古的出路确实是个大问题。不论有兴趣还是没兴趣,多少都有些担心。


  宿白


  考古毕业生的出路,近几年是窄了些。第一学年可以要求转系,但人数不能太多。其实,考古出路发生问题,我想应当是暂时的情况。我们的考古事业解放后才发展起来,大量的工作还在以后。凡是一个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就伴随着许多考古新发现;经济建设的规模越大,地点越多,考古工作的开展面就越大,需要研究的问题也越多,越重要。目前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开放地区已向我中西部扩延,大家知道中西部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地点,当然也是我国考古的重点地区。当然经济建设虽然空前大发展了,但还处于初期阶段,收益仅是刚刚开始,主要还是投入,所以经济发展后的文化建设高潮还没有形成,因而需要人力、物力、经费的考古工作还不能充分扩展,甚至原有的考古工地和项目还要暂时紧缩。这样,学考古的出路就暂时出现了问题。我认为现在在校学习的同学,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首要的是学好本领;学习的方面要宽阔一些,因为你将来从事的考古工作涉及的内容复杂多样。其次是做好迎接较辛苦但很有意义的田野工作的思想准备(城市内考古工作不多,主要在郊区和农村;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地区的考古工作量,远远比不上中西部刚发展或是尚待发展的地区)。不要为暂时出现的出路问题而自找烦恼。


  访者


  宿先生从事考古工作有50多年了,您感觉有什么遗憾没有?


  宿白


  要说遗憾是没做出什么东西来,我连个教材也没有写出来,70年代写的都废了。教材要写好了,真得是在作专题研究之后,比如说魏晋南北朝的墓葬和城址,隋唐的墓葬和城址等等,我都做了一些工作,但做的面比较窄,还应当再扩大,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把教材质量提高一些。现在看来,我没有这个时间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这一代耽误的时间太多了。我从1952年到1983年,一直未断行政工作,其中文化大革命十年,根本就离开了考古岗位。现在写教材这事,我已经不敢揽了。魏晋南北朝的教材请苏哲老师写,隋唐由齐东方老师写,宋元我早就交给徐苹芳先生了。


 

本文标题: 宿白:考古学的价值在于重建历史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610.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