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匠潘和平:“活态”传承徽派古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5-15 13:00:39  来源:行走观察  作者:吴孙民
核心提示:近年来,黄山市在全面启动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过程中,除了采取原地保护、“修旧如旧”措施外,还坚持传统徽派古建营造技术的“活态”有效传承,让古建筑在文化包容和多元并存中融入现代生活。

  近年来,黄山市在全面启动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过程中,除了采取原地保护、“修旧如旧”措施外,还坚持传统徽派古建营造技术的“活态”有效传承,让古建筑在文化包容和多元并存中融入现代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城乡巨变。然而,伴随着“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及“千村一面、万村一貌”寒风劲吹,迫使传统徽派古建与文化形态承受着空前的冲击,守住“筋骨肉”,传承内在的“精气神”已经显得迫在眉睫。


  从事徽州古建有20余年的潘和平先生,不忘初心,依然将传统木制结构房子技艺,如同珍稀物种一样顽强地传承保护着。他称,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传统徽派建筑营造的技术力量已经相当匮乏,一些会建造、修缮古建筑的民间工匠纷纷改行,熟知乡土和特色工艺的工匠大师基本后继无人。


  如今,在他公司内每天上班的有100多人当中,年纪最大的已有71岁了,最小也有50多岁。正如,来自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71岁的项来富,1964年于休宁中学初中部毕业。16岁就回乡开始跟师傅学做木匠,至今有55年工龄了。


  项来富自己介绍,当年村里的房屋大部分都是由他带徒弟一斧、一凿建造出来的。可是,农村经济条件改善了,现在他的那些徒弟因为嫌这份体力活重累,都不干了,年轻人就更不想学。对传统的徽派建筑建造,项来富可谓是如数家珍。项来富师傅边说,现在科技虽然发达了,但有的物件高科技设备是无法替代的,必须要用手工操作。比如,方料粗坯斧劈,柱子打眼,有大有小,亭阁有斜面,呈不规则形状,那么这些“手术”就必须要用手工来完成。


  手工之美,匠人之心。人们在致敬民间工匠这份匠心同时,也许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徽匠的技艺精湛。在这种召唤出内心深处对美的共鸣之时,徽匠传承人潘和平先生却已自己实际行动践行着徽派古建价值梦想,让这份即将消失的传统徽州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发扬光大。


  潘和平认为,作为徽文化当中一部分的徽派传统建筑,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活态传承必须在文化景观、用途与功能、地点与背景、精神与情感等概念中要有突出体现。使徽派古建在“活态”传承中,不断焕发青春活力。


  据悉,目前,徽匠古建在潘和平的推动下,已经走出黄山,承建徽派古建业务遍布全国各地。这其中有南下的广州,还有与我市毗邻的婺源的“梦里老家”,江西的三清山、安徽的九华山大殿,远至湖北的宜昌、北京,产品供不应求。据他保守估计,仅承建徽派古建这一块,每年要完成7000-8000个平方米工程量。


 

本文标题: 徽匠潘和平:“活态”传承徽派古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622.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