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木艺的灵魂——榫卯,被称为“巧夺天工”的中国古典智慧,诞生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是比汉字更早的民族记忆。
它最有效地利用了木材的特性,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完美统一。榫卯结构作为中国古代木制工艺的基本制作模式,在整件器物上,不用一钉、一丝的金属连接,全部采用凹凸结合的榫卯构成,采用纯手工制作。榫卯咬合,构成巧妙且富有弹性的框架,相互间的匹配更加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最为有代表的应县木塔,一座纯木建筑经历地震天雷、战火炮轰、虫蛀雨淋,屹立千年不倒,不得不让人赞叹古人的智慧。
直到今天,久居于标准化菱角分明的钢筋混泥土建筑的人,对减少胶水粘合剂、涂料油漆等化工产品使用,对环保自然的居家建筑的追求,越来越迫切。
有人说,我们发展太快,对国外的东西太盲目崇拜,以至于忘记了老祖宗的智慧,忘记了那最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而如今这些正是很多人苦苦找寻的东西。
江永林,今年70岁,从16岁开始学习木工,半个多世纪与木为友,尤其喜欢钻研古法木工手艺,用古料复原过难以计数的传统精湛工艺建筑作品。高安很多地方的老房子、祠堂等需要修缮都请他过去把关,不管业内业外,人们都发自内心尊称他一句“江师傅”。
仅2006年,江师傅就承担完成安徽合肥市蜀山区刘园子木园等十几个大型古建筑设计、施工……2017年,69岁的他又承担广东省中山市西区沙朗古建筑设计、施工。
来到江师傅的工作地点,他正在一堆收上来的老房子残件中仔细的观察、静静思索,他要找出它们原来的样子,要恢复它们往日的风姿。
一栋大宅的建造,木工中的掌墨师傅就相当于现在的房屋总设计。不同的是,掌墨师傅没有现在的电脑,没有各种高科技工具和智能软件的辅助,他们只靠一个墨斗,凭借大脑记忆构思,不同尺寸成千上万的零部件,逐一弹墨画线规范好。
江师傅就是掌墨师傅,仔细研究完现有材料、思考好建筑的每一处怎么还原后,他会找来年代接近的古木料,弹好墨画好线,自己亲自动手制作部件,并且尽力不损坏原有的表面,保持建筑古貌。
在风景区或私人建房需要古建筑时,工作会比较忙,江师傅一个人忙不过来,他会和木匠朋友一起完成作品,依旧由他弹墨画线规划尺寸。朋友对他很信任,他掌墨干活有方向,干起活来会轻松很多,修复出来好作品大家都很开心。但是大伙都要养家,这边需求量不大时,还是要外出做工,江师傅一个人研究,一个人干。
在江师傅眼中,这些饱经沧桑的作品,涵盖古人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是一种文化,而一直研究古法木艺的他,更能一眼看出一个个残部件原来属于哪里,制作时的手法,甚至能看出前辈木匠的性格、心情,古建筑作品的修复,在江师傅看来,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工匠间的交流,向前辈请教学习,向前辈致敬。
江师傅说:“坚持研究这些,就是在保持本心,保持自信,相信别处有的,自己有、自己身边有”。同比,国外有优秀的东西,咱们有更多,不盲目跟风,不忘本断根,不固步自封,作为一名古屋的修复师,江师傅一直不忘传承民族工艺的本心,保持着对古建筑修复事业的自信,努力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发扬光大,这就是令人钦佩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