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非遗传承人尹峰江:带你揭开“炭精画”的奥秘!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0-07-20 14:40:45  来源:青州商务网
核心提示:阳光从左后方照射而来,手拿铅笔的小姑娘正视前方,美丽的大眼睛里透出清澈而明亮的光,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在峰江工作室,这幅《大眼睛》十分抢眼,如果不是主人指点,很少有人能看出这幅“照片”竟然是画作!这就是峰江老师的炭精画作品。

  阳光从左后方照射而来,手拿铅笔的小姑娘正视前方,美丽的大眼睛里透出清澈而明亮的光,似乎是在告诉所有人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在峰江工作室,这幅《大眼睛》十分抢眼,如果不是主人指点,很少有人能看出这幅“照片”竟然是画作!这就是峰江老师的炭精画作品。


  01


  炭精画发祥于1896年的上海,这种以炭精粉为颜料、用羊毫笔为工具、以揉擦为技法的中国民间美术,崇尚写实,笔触细腻,层次丰富,画面柔和自然,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人物、花鸟、山水,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经过炭精画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正是这一特性,赋予了炭精画实用性和艺术性。


  民国时期,炭精画的发展达到顶峰。在一些民国时代的影视作品中,还能看到炭精画的身影,例如经典琼瑶剧《水云间》中,醉马画会的成员们用烧黑的柳条作画,就是炭精画的一种形式。


  “我父亲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跟着昌乐的一个老师傅学的炭精画,那时候家中有长者仙逝,子女会请人画一张炭精画作纪念。一般是以逝者生前的照片为基础,用九宫格坐标系的相似原理逐格放大绘画,最后就会得到一张与小照片几乎一样的大幅炭精画,这样的炭精画上一般不会署画师的名字。我从小看着我父亲画炭精画也学会了,现在用的九宫格玻璃板和单眼镜还是我父亲留下来的。”峰江老师回忆说。


  02


  在峰江的记忆里,他的父亲经常在昏黄暗淡的灯光下,戴着单眼镜一点一点给人描摹炭精画。这也成为他痴迷画画的原因。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在校门口给钢笔刻画的人,刻一个小猴子,或者一朵花,特别漂亮,但是要一毛钱的‘加工费’。为了省下这一毛钱,我用我母亲纳鞋底的锥子自己在钢笔上刻了一朵梅花。”回忆起童年跟画画有关的趣事,峰江历历在目。


  等到峰江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在学校里小有名气,板报宣传上经常能看到他画的作品,“我还和学校里几个爱画画的同学一起给报社投稿,结果被报社退回来了,退稿信上写着‘与征稿主题不符’。”


  由于种种原因,峰江没能到美术院校进一步深造。从十几岁开始,他换过很多工作,但不管干什么,晚上下班回到家中画画成为峰江不变的习惯。


  03


  人生易老相不老,西施当年花容貌。在峰江工作室内,挂着一张他的父亲年轻时的炭精画像,这张画像绘于1959年,六十年过去了毫不褪色,背心毛衣上的元宝扣纹理清晰可见。


  峰江告诉记者,他画炭精画用的是传统的九宫格画法:现在画纸上画格定位,在根据照片在九宫格玻璃板中的比例用铅笔勾勒出人像轮廓,然后根据格子定位涂上炭精粉,“画炭精画急不得,揉粉的时候先用笔尖粘一点炭精粉,在其他的白纸上试过轻重才能落笔。色度轻重、明暗关系这些在落笔前一定要心中有数,大的轮廓有了才用排笔、橡皮进行深度刻画和调整。用炭精粉画人物,脸部特写非常重要,用橡皮可以修线条、调光线、调比例。”


  2017年,峰江成为青州市“炭精画”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对他来说这是极大的鼓舞,勤奋好学的他一边传承炭精画,一边还自学了油画。“艺术都是相通的,不管是炭精画,还是油画,我都希望能用我的方式多画家乡的山水风情,通过画作向世人展现青州的美!”


 

本文标题: 青州非遗传承人尹峰江:带你揭开“炭精画”的奥秘!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66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