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向设计致敬——周令钊设计艺术研究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展出“新中国设计第一人”“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获得者周令钊的艺术作品及手稿、照片等珍贵文献资300余件,包括国徽、国庆宣传画、人民币稿样等作品。
本次展览分为“颠沛求艺”“为国造型”“深圳情缘”“梦牵乡梓”“世纪人生”五个板块,展出的作品既有大江大河,又有涓涓细流;既宏伟浩荡,又优雅细腻。多角度向观众展现了设计师贯穿百年的世纪经历以及设计之路。
周令钊1919年生于湖南平江,与同时代的徐悲鸿、齐白石等著名艺术大师相比,许多人对周令钊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他主创或参与设计的作品,却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数十年间,每个中国人日常生活都会见到的重要公共图像。
“人们未必都能记住周令钊这个名字,但每个人都不会忘记或使用过他设计的作品,这就是一个设计家的伟大。”这段文字摘自周令钊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美术家”的颁奖词。周令钊被誉为“国家名片”,他与夫人陈若菊一起绘制过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巨幅画像;参与设计了国徽、政协会徽、少先队队旗;主笔设计了共青团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勋章;担任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票面整体美术设计……他参与的这些有关国家形象的艺术设计,既体现了朴素、大方、鲜明的中国公共艺术形象,也表达了一个站起来的民族和国家的自信。
湖南平江是周令钊出生、成长和接受艺术启蒙的故土。1937年,18岁的的周令钊加入湖南抗敌画会,离开故乡,跟随部队转战各地,步履遍及中国南方。1938年,周令钊进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汉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美术科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黄鹤楼《全民抗战》大型壁画的绘制。1941年,周令钊在桂林与朋友办建设广告公司,为新中国剧社创作《复活》《大雷雨》海报等,后任桂林美术专科学校兼职教师,教画抗日宣传画。1945年,周令钊为赴云南、缅甸慰问中国远征军的抗敌演剧五队设计了臂章。抗日战争末期,周令钊随抗敌演剧五队去滇缅抗战前线写生,探望远征军将士,根据亲身经历,创作了连环画《独臂西施》。1948年,周令钊受徐悲鸿之聘到国立北平艺专图案科任教,讲授速写、水彩和广告等课程,正式开始了他的美术教育生涯。
建国之后,周令钊作为主创者之一参与了诸多新中国国家视觉形象的设计工作,他所设计的作品也成为了代表新中国国家意志的经典象征,周令钊也由此成为“国家形象缔造者”之一。在担任设计的过程中,周令钊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在招贴画、邮票、年画、壁画、插画、书籍封面、建筑装饰、舞台设计等领域都留下了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属于公共图像,与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表现无关,设计者的视觉语言既要能表述国家意志,还要凝聚大众对新的人民政权的身份认同。
与20世纪许多其他艺术家相比,周令钊的艺术道路走得既不算“传统”,也不算“现代”,他将自己所理解的质朴的、民族的、装饰性的美融入实用的设计与公共艺术作品中,既能展现国家形象和政治景观的宏大,又能生动描摹大众的
日常生活。这些实用的艺术并未被束之高阁,它更加平易近人,符合特定语境下的公共生活、社会价值和文化品格。周令钊作品中浓郁的装饰风格与今日套路化的装饰画并不相同,他的作品来自经年累月的生活体验和写生积累,生动而充满细节。
“周先生是学画出身,但也做了很多实用的美术设计,所以他的画里有装饰的味道。要做装饰就要进行变形,装饰画得酸的有的是,但他的画不丑、不奇、不怪、不酸。特别是他画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太好看了,不俗气,是大众真正喜欢的人物形象。他充满热情地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老百姓也最喜欢他。周先生的画就是有种能力,让你看完觉得很美很可爱,生活很有乐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平面设计师、设计教育家陈汉民这样评价到。
周令钊还设计过《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1959年)等重要纪念邮票、历史画《五四运动》(1951年)、壁画《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1959年)等在内的许多重要作品。
改革开放之后,周令钊重启了他的艺术生涯,于1984年创作了著名大型壁画作品《白云黄鹤》。这幅高9米、宽6米,由756块彩釉陶板镶嵌而成的重要壁画作品,如今已经成为黄鹤楼的象征符号之一。80年代,周令钊还参与主持了中国最早的主题公园深圳华侨城的“锦绣中华”和“民俗村”的设计工作。
周令钊作为一位“多面手”,一生都处于丰富而充实的工作状态中。对于他那一代人来说,艺术与设计从来就是一个整体。已逾百岁的周令钊以其丰富而漫长的艺术人生见证了现代中国的苦难和复兴。周令钊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对中国现代的设计艺术和公共艺术来说都极具开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