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捧回“全国先进工作者”奖章的次日,梁智滨又出现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的铁皮大棚里,指导两名即将参加首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学生。他穿着一件白T恤,左胸位置印着世界技能大赛的LOGO,臂膀位置上印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3年前,他就是穿着这件衣服,站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领奖台。
从吴川市兰石镇到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从一名“卖鱼郎”到砌筑项目世界冠军,这条路,梁智滨走了3年。2020年刚刚22岁的梁智滨已获得同龄人难以匹敌的荣誉,但对他来说,世赛冠军已成往事。光环慢慢淡去,但梁智滨身上的衣服没有变,“将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也将一直保留下去。
“建筑之乡”走出的世界冠军
敲鱼,刮鳞,去腹,装袋——梁智滨的童年是在各种河鲜的腥味里铺开的。
梁智滨出生于广东吴川市兰石镇,这里被誉为“建筑之乡”。梁母务农,梁父贩鱼。为了分担父母辛劳,年幼的他早早就走进菜市场,与父亲一同扎在河鲜摊子上。那时的梁智滨,就已经拥有一双娴熟使用杀鱼刀的手。
2014年,初中毕业的梁智滨来到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现广州市城市建设职业学校三元里校区),学习建筑工程施工。手中的工具从杀鱼刀变成砌刀,最开始,梁智滨的想法很朴素:“学一门手艺傍身。”成长于建筑之乡的他对泥浆砖瓦有着天然的熟悉和兴趣,在家乡,不少人外出务工赚钱后都会返乡盖房。梁智滨也想盖一座房子,“想亲手为父母造一座房子”。
2015年,梁智滨在学校技能节中拔得砌筑项目比赛头筹,初露头角;同年,在200进4的校内比赛中,梁智滨成功入选。这令他的教练林晓滨感到惊喜,林晓滨希望他能参加比赛,争取为国出征的唯一名额。
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就此打响。
梁智滨指导学生砌筑作品。来源:受访者提供
17岁的梁智滨一头扎进训练场地:砌墙、推倒、再砌、再推倒。这几乎占用了他全部的课余时间。闷热的夏天,在没有电扇和空调的大铁棚里,梁智滨站在砖墙前,不断地切砖、勾缝。铁棚内狭小而拥挤,有时一转身,长长的工具便撞上了他人。也有来自蚊虫的侵扰,“随便一巴掌过去都可以拍死两三只。”
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忍受的辛劳与寂寞。训练开始前,梁智滨会戴上耳塞,以防耳朵被打磨机发出的高分贝噪音损伤。这种绝对专注与安静的时刻令梁智滨“感到兴奋”,他忽略了反复砌墙、推倒带来的枯燥。
一切都源于热爱。不同颜色的砖块码在一起,切砖,盘角,砌筑,勾缝,一套流程下来有11个步骤。不同的组合、形状,赋予原本四方的砖块艺术的美感。砌砖,这是令梁智滨着迷的事情。
代表国家参赛捧回首金
2017年10月,梁智滨坐上前往阿联酋阿布扎比的飞机,作为我国唯一一名砌筑项目代表,“为国出征”。
这条路并不平顺。全国选拔赛前一个月,梁智滨患了肺炎,大半个月的时间里反复发烧。那是一段焦虑、难受的时光,每天早晨6点,梁智滨赶往医院输液,返校时往往已近中午12点。看着其他选手如火如荼地开展训练,梁智滨一边“感到手痒痒”,一边又“很焦虑,甚至想过放弃”。教练专门买了瘦肉排骨熬粥给他喝,热粥袅袅的香气驱散了梁智滨心中的苦闷,成了那段煎熬日子里一抹温暖的底色。
病好后,梁智滨再返训练场,和同门比拼时只拿了第二名,“这是我参训两年里唯一一次没拿到第一。”但他并不气馁,按照自己的节奏快速迎头赶上。
在两年的训练时间里,梁智滨累计砌了350堵墙,至少铲了20万次砂浆。如今的他,随手一铲就能准确说出砂浆的厚度。为了保持对墙体平整度的敏锐手感,梁智滨从来不戴手套,哪怕双手常常被粗粝的砖块磨破。
付出终有回报:他成为那个站到了最后的人。2017年10月14日,梁智滨踏上了阿布扎比的赛场。在这里,他与29名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选手同台竞技。根据要求,选手必须按照图纸在4天22个小时内砌出3面墙体,垂直度、平整度等指标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
刚刚站上赛场的梁智滨也感到紧张,但这种紧张只持续了三四分钟。比赛之前,他早已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表。“规定好,今天要做到哪,明天要做到哪,提前做完最好,不行的话稍微想想办法就可以了,不用犹豫那么多。”
随后,他迅速投入到了更为熟悉的状态——抹上砂浆,放上砖块,刀柄轻轻一磕,再用刀尖勾掉多余的浆液。这是他重复了成千上万次的动作,两年的蛰伏都只为了这一刻的冲刺。
下了赛场,张弛有度的梁智滨没有再想关于比赛的事情,“就想着先吃饭,吃饱再说。”这种豁达的心态一直持续到比赛成绩公布:当得知自己以69.89分的成绩夺得大赛第一名时,梁智滨“第一反应比较激动”,可一分钟后,他就打开手机,看起了视频。直到站上领奖台,他还感觉“有点懵”。周围获奖的选手或欢呼雀跃,或跪下痛哭,相机拍摄的咔嚓声此起彼伏,梁智滨绷直了身子,久久没有动弹。
2019年国庆节前夕,梁智滨(右)、陈子烽(左)在砌筑的国旗前留影。来源:受访者供图
“归零”是最好的状态
世界技能大赛彻底改变了梁智滨的人生轨迹。在那之后,各种荣誉接踵而至:“2017年度CCTV三农人物”“全国技术能手”“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希望之星”“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四青年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南粤工匠”……在前几天刚刚落幕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梁智滨再添一项新的荣誉:全国先进工作者。
那是梁智滨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但他并不十分紧张。站在人民大会堂内,梁智滨不住地打量着内部的建筑,“感觉很有意思”。他在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造一座这样的建筑?
梁智滨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来源:受访者供图
世赛后,曾有企业向他抛出“100万+1套房子+落户广州”的橄榄枝,但梁智滨选择了拒绝,他觉得自己能力还不足。“没有那种能力,也不敢去追求那种生活,还是先慢慢提升。”如今,他已经是母校的一名在编实习指导教师,负责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选手的指导工作。
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两层楼高的铁棚里,五星红旗和世界技能大赛会旗高高悬挂。旗帜下面,挂着梁智滨、师傅林晓滨和师弟陈子烽(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冠军)的照片。功成名就的梁智滨,却频频在采访中提到“归零”二字。对他来说,世赛冠军和前几天刚刚获得的“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都已经成为历史,他想重新归零。
“我不会因为自己拿过世赛冠军就自视甚高。”2020年11月,梁智滨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家乡的广东省兰石商会砌了一面艺术墙。“商会为家乡做了很多贡献,修桥、修路、加装路灯,为家乡老人发福利。”为了这面墙,梁智滨前后忙碌了近20天,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北京领奖:“商会为家乡做了不少事情,再辛苦我也要把这面墙砌好。”
对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梁智滨的理解很朴素,“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为社会服务,还要把这种精神传承给下一代。”师傅、师弟、徒弟,这些词汇经常出现在梁智滨口中,工匠精神也同这种古老的称呼,一并传承下来。
当然,现在最让梁智滨挂心的,还是两位“徒弟”参加12月10日首届全国技能大赛的事情。“我不会给他们压力,但我相信,只要他们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谈及未来,梁智滨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希望能发挥自己“金牌砌筑”的技艺,带领学生做一些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此外,他还希望在老家开一家民宿,“类似于四合院的建筑,两层半,隐藏在半山腰间。”说到这里,这个22岁的大男孩腼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