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金银细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2-02 13:27:31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为领略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之美,泰禾金尊府举办非遗大赏月度活动,邀请各个领域的非遗手艺人,倾听他们背后的匠心故事。本期我们对话了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巨匠——李建军老师,带你一同走进金银细工技艺神秘的世界。

  为领略和传承中国传统工艺之美,泰禾金尊府举办非遗大赏月度活动,邀请各个领域的非遗手艺人,倾听他们背后的匠心故事。本期我们对话了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巨匠——李建军老师,带你一同走进金银细工技艺神秘的世界。


  鸾环拾翠的匠艺之造


  金银细工制品一般以金银摆件(器皿)和金银首饰为主,包含绘图、雕塑、翻模、拼装、焊接、灌胶、绘錾等一整套工艺流程,是历代金银工匠高超技艺和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乃至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享有盛誉。


  我国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南京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继承了传统金银摆件制作工艺,是江南实镶錾花工艺的典型代表。


  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南京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涵盖了雕、錾、镂、披、镶嵌、砑光、烧蓝、镀金等几十道技艺,所有工序全部经由手工完成,每一道繁杂的工序都由技艺精湛的艺人独自完成,每一双巧手都诠释着金银细工被称为非遗项目的真谛。


  历经了数千年风雨的金银细工技艺,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品的名称,更象征着一项古老工艺所焕发出的生命力,是中华工匠精神的载体。


  镂月裁云的不朽传承


  金银摆件虽然绚丽夺目,雕刻金子的人却是寂寞的。李建军说,年轻时和他一同学习的有五十多人,但由于学习錾刻十分辛苦,很多人学习了几年便放弃了,只有他一人努力坚持了下来。


  金银细工对工艺制作水平要求很高,匠人不仅要细心,付出非比寻常的耐心,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具备绘画、设计、雕塑等专业能力,又要掌握钳工、钣金、铸造、焊接等多种工艺技术,才能独立完成作品。


  自开始入行,李建军紧握手中的榔头、錾子等,一敲就是40多年。他说,他耐得住这份枯燥与乏味,每当看到冰冷的金片或银片经过千万次精心雕琢,最终制成精美的艺术品,他便感受到了作品的温度和灵性。


  在锻造金陵四十八景时,一件金银摆件拿到手里一般在1尺到一两米之间,面积很大,他要把花纹、飞禽走兽,这些事物都融入到里面,十分考验平时的积累和实践经验。为了保证每个景的连贯性,他尽量不焊接,利用传统的方法铆钉,这不仅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还更为牢固。


  他坚守匠心,一方面挖掘传统工艺美术的核心价值,创作出可以真正留世的佳作,一方面将这项技艺传授给喜爱传统文化和技艺的人,努力将这门流传千年的传统手艺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泰客厅|访谈实录


  1、您从事金银细工行业现在有多少年了?


  距今有40年了。学习錾刻的过程太辛苦,当时进厂的有50人,最终只有我坚持了下来。有一次厂里评选去广州交流的名单,凭借丹凤朝阳吊坠,我以实力成功入选。


  2、一直以来,您都在作品中去挖掘南京元素,如金陵四十八景,夫子庙大造壁等,这些元素之前给了您什么样的灵感?


  我在做金陵四十八景的时候,去南京每个景点实地参观、考察,带上手机、手绘本,将重要的细节画下来,所以成品还原度很高。在设计时,摈弃吉祥、富贵俗气字样,融入城市精神。


  3、您把历史和现代结合,所以产生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还想问一下金银细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作为皇家的手工艺,在当代要如何地传承与复兴?


  第一眼看到金尊府的时候,我就很感动。你们对传统文化的投入是正确的,建造出了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建筑,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展现了现代人的生活。


 

本文标题: 李建军:金银细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79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