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熀元:从8岁到八旬,坚持用千年前的方法造纸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3-18 13:24:30  来源:西江日报  作者:赖小琴
核心提示:张熀元,四会市贞山街道邓村扶利村人,8岁开始学习古法造纸,练就了高超的造纸技术,对各个工序烂熟于心。几十年来,执着地坚持各项工序,无私地展现、传授技艺,为四会古法造纸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2008年3月,被命名为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张熀元,四会市贞山街道邓村扶利村人,8岁开始学习古法造纸,练就了高超的造纸技术,对各个工序烂熟于心。几十年来,执着地坚持各项工序,无私地展现、传授技艺,为四会古法造纸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2008年3月,被命名为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87岁的张熀元熟练地展示松纸技艺。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赖小琴摄


  8岁运用古法造纸至今


  记者:从您学造纸到现在,这个经历是怎样的?


  张熀元:我爷爷、父亲都是造纸的,我8岁就跟着他们从最简单的晒纸开始学,之后学松纸,到了17岁,就学抄纸。到那时,全部工序我都会了。


  刚开始我们在村里的私人纸厂“元昌号”打工。1988年,我办了现在这个造纸工场,一直做到现在。我今年87岁了。


  记者:这么多年有换过其他领域的工作吗?


  张熀元:我一直都只是想造纸,没想过做其他工作。以前造的纸要自己用手推车推出去卖,价钱低还不一定卖得出,我也没做其他的。不计人工,现在一个月收入大概2500元,在农村不错啦!还可以耕田种菜、照顾家人。我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记者:您造的纸现在销路怎样?


  张熀元:销路一直很好,都是外省人来收,隔一段时间就开着大拖车来,这种长形的手抄纸,一条15斤重,今年卖43元,去年是53元。


  其他的机造纸,一条20多元。这几年,都是造多少他们就收多少。外省很多地方喜欢我们这种手抄纸,容易点着又很少烟雾,听说都是买来拜祖先的,有些人家里还囤积了几百条我做的手抄纸。


  牢守技艺按古法造纸


  张熀元检查松好的纸。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赖小琴摄


  记者:造手抄纸有多少道工序?都是要人工操作吗?


  张熀元:差不多有17道工序,包括砍竹、腌竹、舂竹、打浆、抄纸、榨纸、松纸、晒纸等,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的。


  比如砍竹,嫩竹要砍成80公分长;腌竹时一层竹一层石灰,每层要3斤石灰,要腌4个月;包装也有讲究,以前一条纸要足数1700张,收纸的人会抽出来数,少了要扣钱压价,我们数惯了也不难。这些以前都是人工做,现在我这里舂竹、打浆用机器,省力了点,其他的还是手工。


  记者:这么多步骤,哪个步骤是最难的?


  张熀元:松纸是最难的,要大力气,也要用得对力。这种半干半湿的纸,还是黏在一起的,很容易断,一断就要拿出来重新打浆做。要松到可以一张张纸拿出来,要学很久的。


  记者:为什么不多做几种类型的纸?比如书画纸、卷烟纸等?


  张熀元:我们也去外地看过,考虑过之后还是继续做手抄纸好。我们村传统是做手抄纸的,不用愁卖不出去。造书画纸、卷烟纸,工艺要改进,机器都要二三十万元,投入太大,很容易亏本。再说啦,我们的古法造纸是蔡子(蔡伦)流传下来的,很少改变,我想古代是怎样的,以后也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别人来参观旅游才能看得到。


  无私授艺盼代代传承


  记者:家里其他人也都会古法造纸吗?


  张熀元:这些工序,我三个儿子、孙子都会。现在二儿子和三儿子在做,在抄纸的是两个儿媳妇和侄子,大儿子去广州了,不愿意再做了。儿子都过60岁啦,本来想孙子接我的班做传承人,他觉得收入低太辛苦,去佛山打工了。


  记者:听说您还免费教村里其他年轻人造纸?


  张熀元:这些技术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肯做的年轻人很少了,他们想学,就教他们。以后我们家不做了,也可能村里有其他人做,还能继续传下去。


  记者:别的工场都不给别人参观拍照,您为什么反而积极接待游客呢?


  张熀元:谁来这里,我就让他们看,给他们介绍的,无所谓的。有时候有游客来参观,就算再忙,我都会马上来讲解介绍。


  以前经常有旅游团过来,我就去老水槽那边做给他们看。村里建了古法造纸技艺展示馆后,又多了展示的东西给大家看。


  我们的古法造纸,全国都出名的,能够让大家都知道、看到怎么做,我也很自豪,也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这里还有蔡子传下来的古法造纸。


 

本文标题: 张熀元:从8岁到八旬,坚持用千年前的方法造纸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81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