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克仲:艺博会必须要走市场化的道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17-10-18 10:39: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提示:谈到艺术品市场的业态构成,可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画廊和拍卖行,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艺术博览会。在拍卖行大放异彩的同时,艺博会也正以独特的姿态释放出越来越大的能量。
   
 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现场

  谈到艺术品市场的业态构成,可能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画廊和拍卖行,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艺术博览会。在拍卖行大放异彩的同时,艺博会也正以独特的姿态释放出越来越大的能量。

  差距在哪里?

  国际顶级艺术博览会,所呈现的不啻于艺术机构,或是艺术名流的云集,更像是一场规模宏大的艺术盛会,比如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西班牙的ARCO、瑞士的Art basel、法国的FIAC。反观国内,能够做的风生水起的艺术博览会实在是凤毛麟角,声势也小了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差距又在哪里呢?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秘书长沙克仲先生。他一身休闲打扮,谈吐儒雅,对于记者抛来的尖锐问题,并不回避。他坦言差距的确存在,首先可能是在专业性和服务理念上有些不足,但他同时表示,原因其实很复杂,可能还与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有关。

  他指出,就香港而言,地理位置优越,能够汇集多国的藏家,一方面是展览营销做得好;另一方面香港是艺术品集散中心,免税政策使艺术品的进出极为便利,这是内地城市很难比拟的。还有一点,香港市民的艺术素养、欣赏水平和审美层次都很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市场化才是出路

  综观国内博览会行业,虽不乏佼佼者,但鱼龙混杂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打着“国际”的幌子,展览呈现的却是“旧货市场”的感觉,甚至政府参与主办的一些博览会水平也是良莠不齐,令人唏嘘。

  对于这种现象,沙克仲表示目前的确有一些与名称不匹配的博览会,所以还是要看呈现的内容和品质,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排斥。他认为,人们的需求有不同的层次,关注点也会不同。只要不是政府拿钱“堆”起来的展会,就有存在的价值。展会也好,文化也好,应该是多元的,也不是靠政府的行政职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国字头”、“国际”这些名头,原来是政府主导配置的一种资源,是有吸引力的,但现在这种概念已经淡化了。“我们的成功不是来自于名字,而是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未来不排除将名字改的‘艺术范儿 ’一些”,他笑着说道。

  政府参与主办的一些展览数量庞大,可能占到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但沙克仲对此不太认同。他表示,这是很不市场化的,背后是一个很“畸形”的文化市场,是需要打破的。因为如果财政支持断了,这种展览就难以为继了。展览还是要走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不然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不用避讳谈及利润,更不用以此为耻。在市场化方面,步子应该迈得更大一些。

  对于博览会的出路,沙克仲指出,要注重品牌塑造,今年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参展的海外机构大概能占到四成左右,就是要打造国际化的交易平台。在吸引了一些国内外的画廊参展之后,还要在买家邀请方面下更大的力度,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不管参展商也好,买家也好,都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只有对博览会的品牌认可了,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在他看来,市场化运作的博览会,是能够真正促进文化市场繁荣的。

  非遗要学会“自我造血”

  与其他博览会相比,除了坚持走国际化路线,“非遗”板块无疑是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的又一亮点。谈到设置这一板块的初衷,沙克仲指出博览会原本是专注于艺术,比如书画、油画、雕塑等,但是文化概念的覆盖面很广,买家群体有很多是重合的,可以说,“非遗”板块是博览会尝试做的一些延伸。

  “非遗”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也历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有业内人士指出,文化遗产要有尊严,要优雅体面地生存,但只靠政府去做宣传推广,只靠临时性的补贴,或者救济,从长远来看,“非遗”的未来并不明朗。

  沙克仲对记者表示,一些文化遗产本身很有艺术价值,应该挖掘其潜在的交易价值,可以通过包装宣传来走市场化的路子。如果利用政府的某些行政职能,可能会促进非遗的发展,但只是停留在公益的层面上,完全靠政府去保护,这是不合理的,只有实现“自我造血”才能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 沙克仲:艺博会必须要走市场化的道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8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