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建,艺名勤耕。1968年9月出生,浚县善堂镇柴村人。1990年毕业于山东省青岛东方艺术大学国画系。现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艺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艺术委员会艺术顾问。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浚县民俗文化艺术协会常务副会长。2011年7月,被推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隋朝末年,隋炀帝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导致全国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瓦岗军领导者李密在黎阳(今浚县)与隋军大战,众多将士与战马阵亡,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士兵和战马,军队中一些心灵手巧之人用黄胶泥捏成泥人与泥马以此来表示怀念之情,这就是泥咕咕的历史由来。
泥咕咕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的称之为“咕咕”。
泥咕咕拥有四种制作形式,一是模具制作,二是手工捏制,三是模子和手捏相结合,四是在泥玩具身上加钢丝、弹簧。在制作之初,首先将当地特有的黄胶泥塑成作品,勾勒出一个物体的大概形状,然后用毛笔蘸上水粉颜料,再以红、黄、蓝、绿鲜艳的在泥塑坯上点点画画,与黑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然后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砖砌小土窑中进行烧制,最后一个个崭新的泥咕咕就出炉了。
虽然泥咕咕的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良,但是随着年轻人对古代传统手工艺重视程度的下降,即将后继无人之时,柴秀建勇敢的站了出来,决心将浚县泥咕咕发扬光大。
柴秀建先生自幼酷爱美术,受民间艺术熏陶,常年研究和创作泥塑艺术,深入民间,与民间艺人交朋友,吸取他们的艺术精华。他特别注意将创新与传统相结合,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中保留传统。
柴秀建说:“我喜欢秦、汉、唐这三朝的历史,也喜欢他们艺术上的创作手法。我读了很多秦、汉、唐时期的历史,研究了很多秦、汉、唐时期的雕塑手法。通过大量的研究、试验之后,在造型上终于能把秦、汉、唐时期的雕塑造型同浚县民间泥塑艺术相结合,色彩上将秦、汉漆器色彩和明代瓷器色彩相融合,效果很不错。”
柴秀建创作的狮子、泥马既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传统的特色。泥塑作品色彩古朴,地方风格特别浓厚。有的作品色彩艳丽,透着唐三彩般的雍容华贵,有的闪着瓷器般的光泽,未着色的泥马、泥狮子既有秦汉时期的雄浑气势,又透露着民间创作手法特有的古朴韵味。用手指轻敲马身,还会发出类似古代磬的声音。
经过多年艰苦磨练和潜心钻研,柴秀建的作品已炉火纯情、自成一派,作品手法高超,泥塑大胆夸张,形神兼备,造型生动逼真,简练明朗,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达到了纯朴粗犷生动有神,威武雄壮的特点。有着强悍的原始趣味和憨厚、稚拙美感。给人一种坚强忍耐,锲而不舍的艺术享受。
他创作的多件作品在新加坡、德国、美国等国家展出。作品被多个国家和工艺美术馆等省、市、国家艺术馆收藏。CCTV-2、CCTV-4、CCTV-9、北京卫视、山东卫视、合肥卫枧、江苏卫视、《新华日报》、《文化报海外报刊》、《民族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媒体作过报道。
荣誉
△2004年5月,作品《泥咕咕组合》在河南省第四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新人新作奖。
△2006年8月,作品《狮子》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第二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荣获银奖。
△2007年12月,作品《狮子踩绣球》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称号。
△2008年1月,作品《狮子滚绣球》被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金飞鹰奖,并荣获终身成就奖荣誊称号。
△2008年6月,被河南省文化厅批准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传承人。
△2008年10月,作品《狮子踩绣球·泥咕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荣获铜奖,并被工艺美术馆收藏。
△2009年10月,作品《活头狮》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中华文化促进会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上海)荣获一等奖。
△2010年3月,被国学研究会授予“中华国学文化艺术大使”称号。
△2011年3月,被国家书画院委任国家书画院副院长职务。
△2011年7月,被推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作品书刊
《留住手艺》、《图说老绝活》、《中国工艺品吉祥大全》、《玩具之旅》、《中国工艺品泥塑玩具》、《中国乡土民间工艺论文集》、《云南国际工艺品高层论坛论文集》、《泥咕咕》等。
身上的荣誉有多大,承担的责任就有多大,身为一名炎黄子孙,柴秀建用黄胶泥所塑造的泥咕咕不仅是一个流传千年的传统民间技艺,更是表达了一个发扬传承中国非物质遗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