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阳:一只猫和一个皮球开启的大师之路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7-05 14:27:45  来源:搜狐文化
核心提示:中学时期徐阳凭着对美术的热爱,看到什么就学什么,书法、篆刻、素描、写生……

  徐阳的美术道路,是从一只猫和一个皮球的赌约开始的。


  幼儿园他的阿姨来家里玩,见他喜欢画画便打赌说:“你给我画只猫,我就奖励你一个大皮球。”徐阳兴冲冲地提笔就画,却被阿姨嘲笑“连圆都画不圆。”感觉到手的皮球就这么没了,徐阳哭得满地打滚。


  小学一年级有了图画课,幼儿园时那个没画出来的猫成为了徐阳的一股气,“说我不行我偏要行”。于是在只要求一张图画作业时,徐阳要交十张。在获得老师表扬后,徐阳求美、求好并不断上进。


  中学时期徐阳凭着对美术的热爱,看到什么就学什么,书法、篆刻、素描、写生……


  1969年,高中毕业后,徐阳到四川安县黄土公社人民大队当知青,白天和农民一起干活,闲时就画画。也因为这项特长,徐阳成了县上中学的美术老师,负责授课与宣传工作。在安县生活的21年间,徐阳处处向民间艺术家学习,这其中便有著名剪纸大师何作霖,但他仍称自己的启蒙老师是农民。一次与乡亲的对话,让徐阳重新认识到了,什么是自己心目中最想要的艺术。


  那是一年春节马上要到的时候,也是还在讲“破四旧”的年代。徐阳看到老乡买了门神,便觉得奇怪:买它有什么用呢?老乡回道:“你不知道,这门神必须得买,你不买门神,没有门神守着,你这一年能太平吗?天灾人祸,大病小病的你躲不了,有门神咱们就可以避邪、避灾。这一年才能太平。”徐阳当时突然发现,真正的民间美术,原来是拿来“用”的,是带着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望的。而之前在城市长大的徐阳一直将美术看作是好玩、美化生活、用来欣赏的东西。“这个点对我一生来说,影响特别深,彻底打破了我的那种大城市的娃娃气,打破了我一直以来认为美术是纯欣赏的观点。”


  也是在这样重建的艺术观下,徐阳发现了剪纸的意义与价值。退休后,他专职做剪纸,而且越做越有趣,到现在,剪纸甚至已经“成了他的生命”。为了让剪纸技艺能够更好地发展,徐阳还从师徒传承与社会传承两方面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他认为非遗的传承除了技艺的传承,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师徒传承教学的话只有少数人,社会的传承更多的是了解,提高大众对于民间艺术的审美,培养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欢,通过讲座、体验,知道剪纸是什么,如何欣赏剪纸,这就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徐阳在一次采访中讲到。为了能给后人留下更多真正传统的剪纸工艺,徐阳近些年致力于剪纸图书的出版,最近他便向搜狐文化透露,正在抓紧创作建党100周年剪纸绘本。


  本期“非遗大师系列访谈”嘉宾,北京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徐阳老师,为我们讲述他的传承往事以及他对传承的看法与未来计划。


  搜狐文化: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剪纸的?


  徐阳:我从幼儿园起就喜欢画画,什么都喜欢。


  幼儿园的时候,我姨到我们家来,说:“徐阳你给我画画只猫,你要把猫能够画出来,我就奖励你一个大皮球。”


  小男孩特别喜欢皮球嘛,结果我拿起铅笔就就开画。先画一个圆,我说这是猫头。后来我姨说:“你那个圆都画不圆,你还能画出猫来?”“我说我从来没画过猫,您让我画。我就怎么想怎么画。”后来我姨说:“不行,你这个圆都画不圆,还画猫呢?皮球不奖励你了。”


  她本来是开玩笑,逗小孩玩。我就当真了,哭得满地打滚,特别伤心。


  后来小学一年级有图画课,我说:这好,有图画课!当时就有一种逆反心理:说我不行,我偏要行。


  后来上图画课的时候,人家画一张,我课堂上画一张,下来我画10张,然后我就交给老师。我们一个年级是12个班,老师就在12个班里头表扬我,而且把我的图画作业放在学校的橱窗里展览,这一下就把我的自信心就提起来了。求美、求好、上进的心就在我的幼小的心灵扎下根了。我做算术作业,都先打底稿,然后再抄到作业本上。就算做错了,老师还表扬:“你看,徐阳人家算术题做错了,可是作业特别规矩,字写得特别好。”


  当时只要是跟美术沾边的什么都学,包括书法、篆刻、素描、写生等等。后来到了高中毕业以后,去农村当知青。由于我有画画的特长,很快就在当地当了一个老师,在一个县上的中学,教美术。


  在这个期间就给学校做一些宣传,画一些画。画的最多的是漫画、连环画。后来文化馆把我看上了,说全县老师当中徐阳画得最好,工作也特别积极,然后就到文化馆去了。


  1979年,我考上大学了。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到文化馆了。在文化馆作为美术干部,我先学版画,然后1985年,新疆乌鲁木齐剪纸函授班向全国招收学生。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学习技艺的渠道非常少。到了剪纸函授班以后,我才开始接受专业、系统的学习,但在这之前我也接触过剪纸,在农村插队,全国各种民间艺术都接触过,年画、剪纸、泥人、面人、风筝、四川的竹编等等。我们最先接触的不是院校的美术,而是民间的美术。


  搜狐文化:这对您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影响?


  徐阳:影响太大了。我们在大城市,感觉不出来那种很强烈的、民俗的氛围,因为我们所有的民间艺术,首先要有民俗的土壤。没有四合院,就没有四合院文化,就没有叫卖。


  春节的时候,农民又穷又苦,累了一年了,他们会干嘛?春节他们要买腊肉,要做年夜饭,同时还要请人家写春联,而且还要买一个东西,就是门神。当时我在乡下,感到很奇怪,我说:“老乡,你买这个门神干嘛用?”因为在我看来,这个门神是四旧,当时是要破四旧的,买门神干什么?他说:“你不知道,这门神必须得买,你不买门神,没有门神守着,你这一年能太平吗?天灾人祸,大病小病的你躲不了,有门神咱们就可以避邪、避灾。这一年才能太平。”


  我就发现,民间美术它不是我们城市里看到的美术。


  城市是把美术作为一种美化生活、拿来欣赏的东西。我家里挂一个好好看的油画,我是拿来欣赏的,是来装点和美化我们生活的。而真正的民间美术,它是拿来用的,它是满足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是一种心理的愿望。门神,不是为了挂在门口好看,它是为了避邪,为了祈福,满足老百姓对新的一年的一种期盼。这个点对我一生来说,影响特别大,彻底打破了我大城市的娃娃气,改变了艺术就是纯欣赏的观点。


  我们所有的艺术是扎根于老百姓当中,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同时老百姓也通过我们的民间美术得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美化他们的环境和陶冶他们的心灵。


  说回我的经历。通过84-85年全国的剪纸函数班以后,才正式接受了专业的系统的中国民间剪纸,它不是以绘画的形式求真、求美、求准、求精,而是把自己心里想的这种形象,通过谐音法,比喻法等各种方法来表现你内心的感受。


  我举个例子,你剪一个蝴蝶和花。它不是一个风景画,它说的是蝶恋花,是说的婚姻美好。你再看连年有余,莲花和鱼在一起,它不是为了好看,它说的是连年都有剩余,不是吃了上一顿没有下一顿,生活富裕有钱财。


  2017年我到莫斯科红场去,有一个俄罗斯老太太过来问:“你这有没有发财寓意的?”她说摊位上这么多剪纸,没看出有幸福发财意思的剪纸。我说我不可能给你剪一个卢布。中国表现财富,不是直接的表达。这有一个连年有余,我说这一个莲花和鱼,中国就写中文的谐音的方法,表现一个抽象的概念,就是连年有余。连年有余就表示你有财富,你有钱,一个大牡丹花,花开富贵。两条金鱼,金玉满堂。中国表现财富的方法是委婉的、含蓄的、曲折,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这种表达的方式,是我们东方人的表达方式,是我们中国人的这种表达方式。我就感觉特别高级,高级在于民间美术的神奇,它的神奇,不是古典油画的追求人体的美,追求事物的真、准、像的美,而是一种含蓄的美,是一种委婉的美,所以我说他高级。也正因如此,我就被这种神秘的文化深深地吸引,主要的精力就放在了剪纸上。


  原来在文化馆工作时,我还会画点宣传画,为了管理还做些舞美。退休以后我就自由了,全部精力就搞民间剪纸,越搞就越有兴趣,越搞就觉得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剪纸表面看起来是一个造型艺术,其实它承载着我们中国的大量的文化,比如首先你得知道民俗学,知道民俗,比如我们要配合春节的民俗,剪窗花、门签、门神、灯花,每一个品种都有它独特的用途。


  搜狐文化:您这些剪纸技艺有传给哪个徒弟吗?


  徐阳:我们一直在做传承的事,因为我也是上一辈的人传给我。


  我觉得民间美术的传承有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就是血缘传承,爷爷奶奶教他的下一代。


  第二种方式就是师父带徒弟。


  第三种方式就是办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觉得社会传承更多、更重要,就是打破血缘的家庭传承。我不是说它(家庭传承)不好,而是说现在我们提倡非遗的传承要面向社会,使更多的人学习非遗。


  我在学校当老师的时候,就开始教学生。后来到文化馆,那就是我的工作了,也办了很多剪纸班,带了很多徒弟。到了北京以后,这种传承就更加多了,尤其是最近这十几年。


  传承分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我们叫带徒传承。


  第二个层次是普及性的传承。比如说我办个讲座,面向上百人、上千人这种普及性的传承。这样的人数是没法统计的。


  带徒传承方面,北京在2003年有一个市政府对于工艺美术行业的保护条例,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求评上大师的人带徒,每年还要向政府汇报带徒的情况,这叫注册徒弟。


  注册徒弟我带了5波,一共大概有15个人。那么这种徒弟我就需要教他们创作。他们也很争气,在全国、北京市做了很多的展览,也出了一些成果。


  通过这么多年来的教学,我也培养了不少的剪纸爱好者,尤其是中小学的美术老师,培养了不少。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建党100周年的绘本的创作,我们已经做好的大概有200来张,这些剪纸爱好者也出了不少力。


  有人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这是一种利己主义的想法。


  我觉得其实你教会徒弟,并不会饿死师父,反倒可以促进师父和徒弟更好地为事业去奋斗。因为现在的这个市场特别大,不是说一个行业就是你们一个、两个人的事,它是一个群体的事。所以说如果你一个人你带动了整个群体的发展,比如说我徐阳剪纸,我教会徒弟,徒弟教得越多,那么这个群体就越大,这个群体越大的话,对于我们民间剪纸的学习发展事业的发展便有好处。


  2006年剪纸成了国家级非遗项目,2009年成了世界级非遗项目,它之所以变为变为非遗,是因为它濒临灭绝。我们的剪纸在清末以后逐渐衰败。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媒体的增加、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其实不光是剪纸,整个民间美术都没有原来那么兴盛。


  现在会剪纸的不多,北京市可能有二三十个会剪纸的,真正剪得好的也没几个。就算有二三百个,你放在这个几百万、几千万的大城市,还是寥寥无几。过去家家户户都会的刺绣和剪纸,现在一比,群众基础还是相当少。所以说我们感到传承很迫切,非遗的传承、普及任务很重要,也很艰巨。


 
标签: 剪纸

本文标题: 徐阳:一只猫和一个皮球开启的大师之路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88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