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一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之发掘农耕文化印迹设计未来美好生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1-07-17 11:43:47
核心提示: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通过倡导乡村文化主题的创意设计,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美化乡村人文环境,提升产业价值空间,为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和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完成,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的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通过倡导乡村文化主题的创意设计,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美化乡村人文环境,提升产业价值空间,为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大赛目的

  (一)以创意设计促进文化传承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是中华文化自信的源泉。我国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宝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也面临着湮灭的风险,只有通过创新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去,才能实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举办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就是要引起文创工作者对乡村文化资源(例如农业文化遗产、乡村非遗等)的关注,激发乡村文创的热情,从而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二)以创意设计引领宜居宜业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村宜居宜业。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塑性,又要铸魂。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宜居宜业农村设计,体现了中华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塑形与铸魂的融合。通过举办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可以把习总书记乡村建设思想落实到乡村设计之中,走中国特色乡村建设之路。


  (三)以创意设计赋能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乡村文创产业是乡村产业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乡村产品附加值、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举办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引导文创工作者面向乡村产业进行创意设计,适应精神消费需求提升乡村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品位,促进乡村产业与数字产业、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推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四)以创意设计增进乡愁情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事业。举办印迹乡村文化创意大赛,以乡村元素为主体的无限创意设计来展现乡村之美,可以增进城市居民的乡愁情感,激发他们回馈家乡建设的动力;同时,大赛更是相关人才投身家乡建设的平台。


  二、大赛名称和主题

  (一)名称:第一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

  (二)主题:发掘农耕文化印迹设计未来美好生活


  三、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1、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2、尚浓智库


  (二)承办单位

  地方人民政府


  (四)协办与支持

  长三角赛区大赛授权方上海鼎盛同悦广告传播有限公司

        筹委会小组:牛一鸣,黄飞伟,乔羽,夏春燕

  

  四、大赛内容与要求

  (一)大赛内容

  本届大赛重点围绕乡村建设行动的现实需求,突出农业文化遗产、乡村非遗、田园景观等农耕文化为素材的创意设计作品,通过赛事评选引导各类创意设计工作者和机构关注、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本届参赛作品按照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两大类,分四个单元进行评选。


  单元一:乡村室外公共环境设计

  本单位元主要针对乡村建设中所涉及的室外公共空间所做的创意设计作品,包括已经落地实施(建设完成时间不早于2020年)的和新创作还没有落地实施的作品。

  1、内容:

  ——乡村社区设计。按照现代乡村宜居要求,综合社区功能、景观、文化需求,体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的统一。

  ——传统村落设计。按照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区设计。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强调农业生产、文化挖掘与休闲旅游的统一。突出农业文化遗产地景观设计。

  2、参赛作品展现形式:

  ——环境设计图纸及说明(必须提供)。

  ——环境设计模型(选择性提供)。

  ——实景照片或视频(已经实施建成的,必须提供)。


  单元二:乡村室内公共环境设计

  本单位元主要针对具有乡村文化风格的室内公共空间所做的创意设计作品,包括已经落地实施(建设完成时间不早于2020年)和新创作还没有落地实施的作品。

  1、内容:

  ——乡村博物馆设计。包括各类农业博物馆、村史馆、民俗馆等等具有乡村文化展示功能的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乡村主题民宿设计。包括体现乡村文化主题的民宿设计作品,应用场景可以是农村民宿,也可以是城市民宿。

  ——乡村主题餐饮空间设计。包括体现乡村文化主题的餐厅、酒吧、茶馆、咖啡厅等等具有餐饮功能的公共空间设计作品,应用场景可以是农村,也可以是城市。

  2、参赛作品展现形式:

  ——环境设计图纸及说明(必须提供)。

  ——环境设计模型(选择性提供)。

  ——实景照片或视频(已经实施建成的,必须提供)。


  单元三:乡村产品设计与包装

  本单元主要针对具有乡村文化风格的消费品及其包装的设计作品,要求具有实物形态。

  1、内容:

  ——食品设计与包装。面向消费的食用农产品和食品设计与包装。

  ——生活用品设计与包装。利用乡村元素(原料和文化意象)创作的生活用品设计与包装,包括家具、服饰、器具等(如餐具、茶具、酒具、首饰、箱包、洗漱用品、化妆品、鞋帽等)。

  2、参赛作品展现形式:

  ——样品及说明(必须提供)。

  ——应用场景照片与视频(选择性提供)。


  单元四:乡村数字创意设计

  本单元主要针对在数字媒体终端(计算机、电视、投影、手机、平板、户外电子屏等)的展示乡村文化内容的创意设计作品,通过现代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造出新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

  1、内容:

  ——乡村数字广告设计。主要包括针对乡村产品和服务所做的数字媒体广告设计。

  ——乡村虚拟空间设计。主要用于数字信息终端的乡村虚拟公共空间设计,包括虚拟乡村博物馆、虚拟景区、虚拟农事体验馆等等。

  2、参赛作品展现形式:

  ——数字图片、音视频或软件,以及作品说明(必须提供)。

  ——数字设计作品应用场景照片或视频(选择性提供)。


  (二)评选维度

  由专家评审委员会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着文化性、美观性、创意性、实用性、市场性等方面对投稿作品进行评选,并产生相应奖项。

  1、文化性:参赛作品要突出乡村文化特色,彰显不同区域地方文化内涵,体现与城市文明的对接;

  2、美观性:参赛作品装饰与造型美观,艺术特色鲜明,兼具历史元素与现代时尚,体现未来发展的方向;

  3、创意性:参赛作品具有原创性和创新价值,鲜明的创新理念,以及具有一定高度的设计立意;

  4、实用性:参赛作品既要有艺术表达和文化,更要符合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具有突出的实用价值,要用最小的成本为老百姓创造最大的实惠;

  5、市场性:参赛作品要充分考虑市场应用场景和落地转化的可行性,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三)参赛人员

  参赛人员体现开放性和融合性,不局限于农业农村设计领域,更强调各种理念的碰撞和融合。分为专业人员和职业人员两类:

  1、专业组:各大院校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在校大学生参赛须列明指导老师。

  2、职业组:创意设计机构的创意设计专业人员,从事文创产品开发、生产的机构,对文创产品开发、IP原创开发有志趣的社会各界人士。


  (四)参赛作品

  1、作品与项目富有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公序良俗,符合大众审美取向,不能有低级趣味、哗众取宠等问题,绝对不能出政治问题。

  2、作品创作元素与乡村文化相关联,重点围绕农业文化遗产、乡村非遗、乡村建筑、景观、历史遗迹、乡村习俗、乡村红色文化等进行创意创作。使用被国家认定的物质或非物质遗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古村落等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的作品,需要说明。

  3、参赛作品和为参赛者创作的文创作品,知识产权清晰,承诺不存在知识产权、肖像权等法律纠纷。参赛者对其新创作的文创作品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4、大赛组织者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开展示、结集出版及其他形式的非商业用途推广、宣传、展览等权利。对获奖作品,大赛组织者享有优先进行组织成果转化和产品交易、优先获得知识产权受让的权利,原作者仅可享有署名权。


  (五)参赛要求

  1、参赛者须在各单元报名日期内在“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官网注册。

  2、参赛者从官网下载参赛作品或项目申报书(不同单元要求不同),法人单位需要加盖公章,个人需要签字后网站上传。

  3、经政府部门、所在单位、社会组织等推荐的作品,需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4、在大赛举办活动举办之前,根据各地政府的要求,可先期组织区域性预赛活动,选出的优秀作品或项目参加决赛。没有参加预赛的可以直接参加决赛。

  5、评审过程中,需要创作者答辩或说明的,创作人按照规定时间现场或远程参加评审活动。

  6、评审过程中,实物作品一般要运抵现场供评委鉴赏,并参加大赛相关的对外展览。


  (六)奖项设置

  1、作品奖。大赛决赛作品奖项按照参赛单元设置,根据每个单元参赛数量的多少,分别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5-10个、优秀奖若干。大赛设特等奖1项。从各单元一等奖作品中评选,获得特等奖的类别递补一等奖。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证书和奖金。

  参照决赛设置预赛单元、评选规则和奖项,根据需要内容和奖项适当增减。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证书和奖金。

  2、组织奖。设“优秀组织单位”若干,表彰参赛作品组织推荐过程中的先进单位。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证书。


  五、大赛组织

  (一)成立大赛组委会

  1、由大赛组织单位代表共同组成“第一届印迹乡村文化创意大赛组委会”,作为工作专班协调大赛相关事宜。

  2、大赛组委会邀请乡村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等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组建大赛专家委员会,指导赛制设计、开展参赛作品评审。专家选择既要体现专业水平,更要体现道德水准,严肃评审纪律,保证公平公正地评选。

  3、大赛组委会指定印迹乡村(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唯一执行机构,承担大赛有关活动的组织工作。公司设立大赛专户进行财务核算。


  (二)经费来源

  1、大赛经费来源两部分:一是地方政府承办预赛、决赛活动所提供的财政经费;二是企事业单位提供的活动赞助经费,包括有创意设计需求的单位通过大赛选择设计单位的设计费用。

  2、大赛经费开支主要用于大赛策划与推广、大赛组织与协调、大赛活动、大赛对外联络与网站维护、奖金等。

  3、大赛活动经费的提供与作品评奖无关,切实保证获奖作品评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参赛作品设计者不能赞助大赛活动。


  (三)进度安排

  1、大赛策划与设计(2021年1月-2月)

  2、大赛启动与推广(2021年3月份)

  由大赛组委会在北京组织召开“第一届全国乡村振兴印迹乡村文化创意大赛启动会”,通过权威媒体发布大赛内容、安排、规则、要求等等。

  3、预赛活动(2021年5-9月)

  根据地方政府的需要,组织区域性赛事活动。赛事规则遵循统一的规则。具体活动安排由预赛承办单位组织。

  4、决赛活动(2021年9月-10月)

  决赛活动由赛事和全国乡村文创展组成。全称“第一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暨全国乡村创意设计作品展”

  开幕式。可以与中国农民丰收节相结合。

  乡村文化振兴论坛。邀请政府领导、学者、文创大咖、产业界代表参加。

  决赛评审。由专家评审委员会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着原创性、艺术性、实用性、市场性等方面对投稿作品进行评选,并产生相应奖项。

  全国乡村文创产品展。可以组织文创产品展览、推介、交易。也可以结合服饰设计,组织时装秀。

  颁奖晚会。电视和网络直播。


  (四)推广与转化

  1、大赛宣传推广。

  ——在召开大赛启动会的基础上,通过官方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宣传大赛,广泛发动创意设计人员和机构参与,通过官网自主报名参加。

  ——通过农业农村部门、文化旅游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等部门动员各类创意设计人员和机构参与,通过官网报名参加。

  ——通过有关学会、协会组织各类创意设计人员和机构参与,通过官网报名参加。

  2、获奖作品转化。

  ——邀请文创作品需求方参加大赛,促成获奖作品现场转化。

  ——在权威媒体和新兴媒体对获奖作品与项目进行集中展示。

  ——建立参赛作品与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帮助参赛者常年转化文创成果。


  六、大赛成果

  大赛坚持成果导向,通过赛事活动,收获一批质量高、应用广、效果好的创意设计成果,并通过多种形成收藏和传播。一是组织编印《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作品集》;二是组织编辑乡村环境设计实景图集、书画作品集等;三是围绕大赛作品和落地实物、实景,组织拍摄《印迹乡村》纪录片。



在线报名





 

本文标题: 2021第一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之发掘农耕文化印迹设计未来美好生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89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