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的“二爨”——《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被誉为“南碑瑰宝”,这两方碑刻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被誉为神品。试想,如果它们没有被雕刻在石头上长久保存下来,如果它们仅被书写于纸张上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飞灰湮灭,我们今天还能欣赏到独具一格的爨体字,还有机会了解神秘的爨文化吗?
刻字,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它还承载了创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对文化传承的情感和热忱。在曲靖,有一位用心雕刻、以刀为笔的艺术家,全国各地的知名书法家都到曲靖找他雕刻自己的书法作品,他就是——
书法作品精魂
今年国庆前,张鸿敏历时3个月完成了一副大型木雕作品《曲靖公安赋》,这幅作品由郭兴良教授撰文,陈正义先生挥毫泼墨书丹青,张鸿敏选用天然楠木整板雕刻。作品上共镌刻325个字,雕刻期间,张鸿敏每天工作时间最短9小时,最长15小时,没有周末和节假日,耗时90天完成了这一高2.8米、宽0.5米的10条大幅作品,完美呈现出书法作品的神韵。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不愿意选择机器雕刻,而更喜欢艺术家的手工雕刻呢?张鸿敏说,无论现代科技多么发达,电脑雕刻的作品始终让人觉得是冷漠和呆板的,而手工雕刻不同,手工雕刻可以再现和还原书法作品的轻重缓急,将字口、字底、使转、枯笔、湿笔、浓笔、淡笔等的微妙变化处理得非常贴切、到位,手工刻字的表现力非常强,或轻如蝉翼,或重如崩云,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顺应自然法则是我追求的最高境界,我希望我的雕刻作品能充分表达中国传统书法的精气神,或温润,或中庸,或雄浑,将书法家的艺术情怀和情感完全展现出来。”
以传承古法雕刻为使命
张鸿敏学的是工艺美术专业,早在儿时,他就对中国传统书法、绘画、匾额艺术非常着迷。将雕刻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是在十多年前。
张鸿敏说:“小时候看到雕梁画栋的房屋、各具特色的匾额,我都会非常兴奋。十多年前,我发现喜欢写书法、喜欢绘画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做书法雕刻,尤其是艺术家刻字特别少,匾额艺术多年来一直没有发展,快要没落了。从那时起,我就发愿一定要做好这件事,不能让融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为一体,集收藏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为一身的匾额艺术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丢了,我希望这项传统艺术能不断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张鸿敏多方走访学习,临摹名碑拓片,按照古人的技法刻制练习。在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文化沉淀中,张鸿敏找到了古代与现代、艺术与工匠的结合点,不断突破自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在张鸿敏的雕刻作品中,不仅有古人刀法、技艺的传承,有工匠精雕细琢精神的延续,还有艺术家的热忱与情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段玉鹏这样评价张鸿敏的雕刻:“功夫非一般人所为,非常了得。”
想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品格的,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为了潜心搞艺术创作,张鸿敏关掉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一门心思地投入到研习书法和雕刻中来。张鸿敏说:“美术中的版画、雕塑,书法中的刊印、刻字,皆属于艺术中的体力活、重工业,不仅要有艺术的素养、情操,还要有健康的体魄、工匠的精神。事实上,制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你要不断地否定、升华,再否定、再升华,你要独自忍受孤独,你要随时随地面临各种不确定的状况……”
本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一路走来,虽然有痛苦、有挫折,但最终,张鸿敏收获了实现梦想的喜悦和心灵深处的沉稳与平和。如今,全国各地的书法家慕名而来,他们都希望张鸿敏能将他们的书法作品原汁原味地镌刻在木板或石头上,长久保存,流传给后人。
以刀为笔以笔为刀
之所以能成为雕刻艺术界中独一无二的存在,是因为张鸿敏孜孜以求、几十年如一日不断练习、磨炼,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积累了丰富的雕刻经验。成功的背后,是张鸿敏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身影。
55岁的张鸿敏说:“我这一辈子,可以用八个字就概括了,那就是‘书画雕刻设计修持’。”张鸿敏每天的生活工作几乎都在围绕这八个字进行。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张鸿敏每天坚持练习书法,每天至少习字2个小时,从不间断。从汉碑到魏碑,再由魏碑返回汉碑,由行书渗透魏碑,再到研习“二爨”,通过古人的不朽经典,张鸿敏对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首届中国互联网书法大赛最高奖“风华奖”获得者管布坤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鸿敏临《爨宝子碑》,已融入个人参悟,笔法改方为圆,圆中寓方,忽隶、忽楷、忽篆掺汇,内刚外柔,方笔尤遒劲,就像刀凿斧击而成,拙中带巧。鸿敏临《爨龙颜碑》,方圆并用而以方笔为主,雄而不野,威而不猛,浑厚不失清峻,挺拔兼具雅驯,看似均匀平常,内蕴金刚之力,绵绵不绝,沉稳活泼,变化多端。鸿敏的作品,线条结实,点画干净利落,墨法氤氲自然,‘下笔如昆刀刻玉,但觅浑美’;章法布局大小错落,彼此顾盼,首尾呼应,气贯全篇,和谐统一。”
正是因为懂书法,所以在雕刻的过程中,张鸿敏能自然贴切地将书法作品的笔尖秋毫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他刻字,犹如以刀为笔挥毫;他写字,就如以笔为刀刻字。张鸿敏将书法与雕刻完美地结合起来,书写时,有雕刻的力道与稳重;雕刻时,有书写的气韵与细致。
除了书法,张鸿敏在绘画上也屡出佳作。画云、画水、画花草飞鸟,率意大胆,用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独创的“没骨法”紫衣玉兰花和写意“髙山杜鹃”空灵悠远,成为书画行业的经典。
张鸿敏说:“书为心书,画为心画,刻为心刻。通过书法和绘画对心性的滋养,才能在雕刻艺术上传情达意,才会有精品、妙品、神品的出现。不论哪一门艺术,都需要长期持久的修炼研习,方能结出硕果。艺术是一项艰苦的朝圣,创作本身就是巨大的酬劳,如果你用无为的心态去对待作品,那么作品的灵魂将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