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琴书传承人王振刚:让曲艺非遗焕新彩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6-01 11:46:19  来源:菏泽日报
核心提示:今年4月以来,菏泽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陈瑾带队的曲艺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小组,先后到牡丹区、单县,对山东琴书、坠子书、山东渔鼓、山东落子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和部分民间艺人进行实地访谈,梳理菏泽曲艺历史发展脉络,推动全市曲艺保护与传承。

  今年4月以来,菏泽市艺术研究所所长陈瑾带队的曲艺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小组,先后到牡丹区、单县,对山东琴书、坠子书、山东渔鼓、山东落子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和部分民间艺人进行实地访谈,梳理菏泽曲艺历史发展脉络,推动全市曲艺保护与传承。


  5月24日,陈瑾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我市通过非正规与正规教育传承曲艺两条途径、传统师带徒与学校教育培养两种方式,以及设立曲艺传习所等重要载体,培养曲艺后继人才,并整理恢复了几十个经典曲目,使沉寂多年的濒危曲种获得“新生”,重新走进百姓生活。


  在抢救性记录中留住非遗


  “扬琴竹板响,老少听曲忙”、“花鼓进了庄,家家不喝汤”……这些曾在乡村流行的民谣,道出了菏泽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


  素有“书山曲海”之称的菏泽,仅入选国家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曲种就有山东琴书、山东花鼓、莺歌柳书、山东落子、坠子书等十余个。


  随着时代变迁,曲艺市场逐渐萎缩,但我市各曲种传承人并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传承,他们的坚守使曲艺薪火相传,大量优秀曲目唱段得以流传至今。


  我市从2014年就启动了曲艺抢救性记录工作,重点整理恢复一批优秀曲目,记录口述曲本、经典唱腔唱段,现已完成十余项保护成果,出版、录制了《乡土曲目集锦》《乡韵音乐集粹》《曹州曲韵》等。


  今年4月,我市又正式启动曲艺传承人抢救性记录访谈工作。本着“抢救第一”的原则,在市县区推荐的基础上,经遴选,先期对全市部分曲艺传承人进行访谈记录。访谈对象涵盖国家、省、市、县级传承人,及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艺人,涉及山东琴书、山东花鼓、莺歌柳书、山东落子、坠子书、山东大鼓、山东渔鼓、山东快书、木板大鼓九个曲种。


  曲艺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小组由市艺研所所长陈瑾带队,已先后赴牡丹区、单县,对山东琴书国家级传承人王振刚、坠子书民间艺人崔桂云、山东渔鼓市级传承人宋明莲、山东落子市级传承人刘修东进行实地访谈。


  传承人讲述学艺的艰辛与执着,分享从艺的感动与悲伤,动情处往往嘴角挂笑眼角噙泪。坠子书艺人崔桂云自述,十三岁时为白天赶场夜晚通宵学书,唱词背不过便咬破手指示决心、刀刺腿骨除困意;山东落子艺人刘修东自述,幼时因乐器大钹声大扰民而天天闷到地窖里练艺……谈者动情,听者动容。


  在演出实践中传承非遗


  “在抢救性记录中留住非遗,在演出实践中传承非遗,在研究交流中弘扬非遗”,是菏泽市艺术研究所专注探索的非遗保护传承有效途径。


  以各曲种经典曲目的恢复为切入点,市艺术研究所将普查调研、传承人培养、演出队伍建设、理论研究、艺术创作与实践等方面紧密结合,形成曲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新机制。


  我市充分发挥传承人传帮带的作用,培养曲艺后继人才。如今,山东琴书孔鲁顺、李志伟,山东花鼓马文华、苗庆锁、王巧灵,稀有曲种莺歌柳书传承人吴德平、郭玲、刘婷婷等青年演员逐渐成为我市曲艺传承的“主力军”。


  在日常排练中提高传承水平,在实践演出中锻炼传承队伍,我市还积极组织曲艺传承人参加各类展演,包括举办非遗曲艺类保护成果展演,参加中国曲艺非遗周展演、中国艺术节、“泉城书会”全国曲艺精品展演、“马街书会”、“胡集书会”等,获得群星奖、泰山文艺奖等多项大奖,让传承人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传承信心。


  在研究中弘扬非遗


  市艺术研究所《非遗曲艺类保护与传承实践——以经典曲目恢复带动濒危曲种重生模式研究》,获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设优秀实践案例,燃起了菏泽曲艺振兴的点点星火,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市艺术研究所还与菏泽学院联合设立山东琴书传习所,菏泽学院教学实践研究《山东琴书的教育传承与创新模式研究》获山东省首届文化创新奖。


  近年来,市艺术研究所从山东琴书、莺歌柳书、山东花鼓、山东渔鼓、山东落子等濒危曲种入手,整理恢复了《偷诗》《老鼠告猫》、《断桥》、《货郎段》等几十个经典曲目,并以此为依托,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曲艺后继人才,使沉寂多年的濒危曲种重新走进了百姓生活,获得了“新生”。


 

本文标题: 山东琴书传承人王振刚:让曲艺非遗焕新彩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924.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