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门联合发文:凝聚强大合力让四川非遗更加迷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6-09 15:06:5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雪娟
核心提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四川非遗活动更是精彩纷呈。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四川非遗活动更是精彩纷呈。日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到2025年,四川全省建设不少于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争创一个国家级非遗馆,整体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非遗资源保护利用强省;到2035年,非遗保护工作水平和成效进入全国前列。


  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协作保护发展非遗?四川非遗保护有哪些创新之举和经典案例?带着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并采访了相关管理部门。


  合力共谋非遗事业发展


  对于目标的实现路径,《意见》提出了健全保护传承体系、提高保护传承创新实践能力、加大传播普及力度等5个方面19条具体措施。


  “这是首次以文件的方式明确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鉴于很多省级传承人年老体弱多病,有些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危险,四川省早在2018年就启动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2018-2020)。此项记录工作对四川省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本来只是3年的项目,现在改成了常态化开展,其对象年龄也由65周岁以上统一调整为60周岁以上。”该负责人表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还将逐步扩大范围,实现全面记录、全覆盖。


  《意见》的出台涉及多部门协作。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徐红回忆,去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后,四川高度重视,立即贯彻落实,组织包括四川省文旅厅在内的12个部门会商“各尽其职,形成合力”。徐红表示,非遗保护在四川已经达成共识,各部门在征求意见阶段都非常积极和配合,并从本部门职责出发为《意见》出谋划策,提出了基于不同专业领域的宝贵建议。


  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作为非遗资源大省,非遗资源普查的数据显示,四川省拥有8000多处非遗资源点。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3项、省级611项,共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72人。然而,四川现有的非遗保护队伍与其资源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


  人员缺口问题是困扰包括四川在内的各地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开启了制度探索。


  平武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文物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相继出台,平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不仅国家重视,老百姓也愈发看重这项工作,申报更积极了。”平武县非遗中心主任银美能强烈感受到近年来非遗工作的变化。2021年,一份中共平武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文件明确了平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名事业编制的配置,彰显了当地对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决心和勇气。


  有了抓手的平武县非遗工作成效斐然。目前,平武县被认定为省级白马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和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4项。此外还建立了1个非遗传习中心、2个非遗传习所,并授牌建立了4个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剪纸传习基地,设立了4个非遗工坊。如今,传习基地和工坊已成为平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展演、展示、保护保存、开展传承培训、授艺带徒等工作的重要平台。


  为了传承后继有人,充满活力,在非遗传承人的管理方面,《意见》也给出了明确方向。具体怎么扶持?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会推动市、县两级出台本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加强评估和动态管理,完善退出机制。同时,四川还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优秀代表性传承人建立大师工作室,并探索将代表性传承人培育成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乡村工匠等。


  “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利好政策接连出台。5月20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四川省非遗工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非遗工坊在场地、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应享有的12条政策,以及认定程序、部门职能职责等。


  7月1日起施行的《管理办法》规定,经认定的非遗工坊,经培育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的,可向相关部门申请享受一次性奖补20万元;认定为就业帮扶基地的,可申请享受5万元一次性奖补。


  2017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连续两次发文,在全国部署开展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工作,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和文化扶贫事业的新路径。乡村振兴,非遗同行。四川此番出台的《管理办法》,将有力引导鼓励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创办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点,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目前,四川省各地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建立的非遗工坊或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达上千家,在有效保护非遗项目的同时,解决了就业,促进了增收。下一步,四川将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工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工坊建设和运行机制,持续扩大覆盖范围和覆盖人群。


 
标签: 非遗活动

本文标题: 12部门联合发文:凝聚强大合力让四川非遗更加迷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93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