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应民:毫厘之间,展现精妙绝技!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6-29 13:24:29  来源:非遗地图
核心提示:微雕艺术最早见于西周,僅1.17平方厘米上刻出33字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微雕艺术最早见于西周,僅1.17平方厘米上刻出33字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微雕作品是一种精细微小、富有立体感的阳雕微观作品,是微观雕刻作品的一门分支。常见的有核雕、骨雕、象牙微雕、微画雕和寿山石微雕等,它们各领风骚,其艺术风格也相对独立。


  他的微雕作品有时甚至需要放大镜或者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雕作品的内容,堪称“绝技”。


  “微雕跟一般的艺术品制作还略有不同,甚至还要更高难一些,因为创作的面积过小,如果没有非常过硬的书法功底和微观雕刻技艺是很难完成的,而且创作者在制作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屏气凝神,对精神专注程度和意志力都是极大地考验。”孙应民这样说道。


  孙应民与微雕的初次见面,是儿时在其父亲的好友家中,当时他被一件清末民初微雕名家于硕的象牙微雕作品吸引了。这个宽约0.5厘米、长不过2厘米的象牙,在高倍放大镜下神奇地幻化成一幅笔势纵横的山水画,一花一叶纤毫毕见,堪称鬼斧神工。这是怎样刻上去的?孙应民拿着这枚牙雕,如痴如醉。自那以后,他下定决心要掌握这门微雕技艺。


  孙应民在创作时,他不用放大镜,不用显微镜,用的是一颗艺术的心,一把神奇的刀,一双微闭着半在世间半在神界的眼睛,创作出的作品集拢在粒米芥珠般的材料上,用电子放大镜,放至99倍左右,清晰明白,布局谋篇。


  在1994年,孙应民应邀到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看到他的表演后,现场皆是一片惊叹声:不借助放大仪器的雕刻,一定是孙应民的眼睛构造有特别的地方。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当场蒙上眼睛进行表演。蒙上眼睛,孙应民在花生米大小的章面上凭感觉刻下了唐诗《枫桥夜泊》,在场者竟无不拜服。


  数十年的积累,孙应民的微雕技艺逐渐精湛,在其父亲的建议下,他将自己在书法、绘画、佛教等方面的积累与微雕融合,在业界渐渐声名鹊起。


  现在他的代表作《孙子兵法》、《道德经》等作品通过在高倍放大镜下观看字字珠玑行云流水。真正中国传统微雕是不借助放大器具把心和意念传递到手指、通过刀法和气息的调节综合完成、这一点孙先生做到了!诗词文赋、儒釋道诸家经典都是创作对象、西冷印社名誉社长高式熊先生观其创作作品时也给予好评;佛教协会前会长一诚法师对孙先生所刻的古梵文经典很是称赞!


  当有人问到他以后的梦想时,孙应民老师说道:“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教授热爱艺术的人,同时也要做更多的与非遗相关的公益性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并且很好的传承下去,做好非遗技艺,将是我毕生的事业”。


 
标签: 微雕艺术

本文标题: 孙应民:毫厘之间,展现精妙绝技!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94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