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明:岁月悠悠,思接千载国画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2-08-30 09:23:31  来源:非遗地图
核心提示: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李生明,笔名晨旭,河湟人。号墨玉文彦,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共和镇人,自幼喜爱书画。多年来尤其对中国画、寺庙壁画和农民画有很深的研究。


  巍峨挺拔的群山绵延数千里,袅袅烟雾缭绕在崇山峻岭之间,溪水从山间飞流而下,汇聚成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的两旁树木丛生,鸟儿们振翅高飞,向远方翱翔而去......这便是国画山水画所带给我气势磅礴的艺术感受,将大自然勃勃生机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一幅中国山水画,能体现出一位国画作者的胸怀与思想,他们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储于心,再形于手,所以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一山一水、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可表达画家的思想意境。


  岁月悠悠,千载国画,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逐渐发展为多种表现形式,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分离出来,在唐代趋于成熟,流传到现在已经具备了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李生明的画作有着鲜明的特点。


  现为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囯华夏文化交流协会西部书画研究院院士;青海省二级民间工艺美术师;青海老干部书画学会湟中书画学会会员;湟中农民画协会会员兼秘书长。


  “国画不同以往的画作种类,首先绘画者要有一个海纳百川,波澜壮阔的胸襟,将祖国的山川河流都融入自己的精神之中,这样绘出的画作才是富有灵性的,能让重峦叠嶂的山脉拥有生命感。”李生明说道。


  挥笔泼墨间,雄伟壮丽的山水画了然于纸上。李生明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山水轮廓之间的细节都是关键点,细节处理到位才能传神的表现出这幅画的精髓,每每在入夜时分还在彻夜思考创作思路和钻研绘画技法,数十年如一日的磨炼方才取得今日的成绩。


  在一九八八年三月十日至二十日湟中民间绘画本人作品《打土块》等六幅作品入选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国画《青山梦境》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中获得中国美术奖—创作奖—优秀奖;作品《背水》、《打夯》等三幅入选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金山国际民间绘画邀请展;以及获得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展二等奖等等,许多作品获奖和被相关单位个人收藏;并在中国人物榜《艺术中国》网络平台和多家媒体平台收录。


  二0一五年被县科技文化体育局聘请为湟中县现代民间绘画中心创作组创作员;二0一七年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二0一九年邀请加入甘肃河湟艺术馆馆员兼常务副馆长;二0一九年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入编在《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和《中国书画家大百科》中;二0一九年十二月十五号邀请在北京参加全国“辉煌七十年,抒写新时代,文化中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峰论坛暨迎新联谊会”活动中被授予:奋斗改变生活-新时代文化经济和谐共建优秀个人及年度文化精英人物奖。


  让国画能够在自己的手中顺利地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是他一直在做的事,他将在山水泼墨中绘出他的艺术人生!


 
标签: 国画

本文标题: 李生明:岁月悠悠,思接千载国画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1993.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