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遗手艺与古人对话,寻找中国之美!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3-31 09:48:44  来源:网络
核心提示:近日,著名古兵器收藏家、宝剑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中国古兵器艺术博物馆馆长刘文涛;彝族服饰技艺传承人“彝裳”品牌创始人阿牛阿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书记王晓昕做客“传媒新工坊”,就“寻找生活之美”与网友交流。

  近日,著名古兵器收藏家、宝剑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中国古兵器艺术博物馆馆长刘文涛;彝族服饰技艺传承人“彝裳”品牌创始人阿牛阿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工艺美术系党支部书记王晓昕做客“传媒新工坊”,就“寻找生活之美”与网友交流。


  刘老师,我十分好奇,刀剑文化真的像人们想象中那么神秘吗?


  刘文涛:通过对每件兵器的复制,我们了解兵器造型与兵器制作的手艺,实现与古人的对话。


  刘文涛:通过对每件兵器的复制,我们了解兵器造型与兵器制作的手艺,实现与古人的对话。


  中国的刀剑文化源远流长,“兵者国之大事”,中国的漫漫历史是在战争的推动下前行的,每个时代都经过了血的洗礼,而刀剑就是历史的见证者。兵器不是冷冷的,它可以让你看到马踏疆场的英雄和保家卫国的精神,了解到各个时代的工业生产力。同时,它也是艺术的总和,可以与所有工艺嫁接。各个时期的刀剑都有它的特点,我们的博物馆通过两千多件的展览让大家了解中国的古兵器历史,从石器时代到抗战时期,可以说是一本小的教科书。通过对每件兵器的复制,我们了解兵器造型与兵器制作的手艺,实现与古人的对话。


  阿牛阿呷老师,您在大凉山长大,现在又把大凉山的彝族服饰带出了大山,能和我们聊聊您的故事吗?


  阿牛阿呷:对彝族姑娘来说,胎教就是彝族的刺绣文化,但是当我们走出来,我们觉得我们对其他支系的服饰知识了解太少了,需要学习的很多,所以开办了这个专业。


  阿牛阿呷:对彝族姑娘来说,胎教就是彝族的刺绣文化,但是当我们走出来,我们觉得我们对其他支系的服饰知识了解太少了,需要学习的很多,所以开办了这个专业。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大凉山。农闲时,山里很多像我妈妈一样手艺很好的妇女会做刺绣和衣服,但是她们不会说汉语,所以从大学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能把这些服装带到外面,让更多人了解彝族服饰的美,同时让这些家庭妇女坐在家里就可以挣到钱。我们公司联合凉山农校开了“民族织绣”专业,因为我的母语是彝语,上大学时才学了普通话,但对很多像我一样的山里的小姑娘来说,出来读大学的机会比较少,我想让更多的小姑娘都有书读。还有就是对彝族姑娘来说,胎教就是彝族的刺绣文化,但是当我们走出来,我们觉得我们对其他支系的服饰知识了解太少了,需要学习的很多,所以开办了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是学历制的,孩子们不仅能学到服饰文化的知识,而且可以拿到毕业证。


  王老师,您怎么看待语言差异对技艺传承的影响?


  王晓昕:语言问题其实是非遗传承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非遗传承人可能有很好的技艺,但是因为语言问题没有办法与外面的人交流,就失去了传承的机会。


  王晓昕:语言问题其实是非遗传承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非遗传承人可能有很好的技艺,但是因为语言问题没有办法与外面的人交流,就失去了传承的机会。


  语言问题其实是非遗传承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非遗传承人可能有很好的技艺,但是因为语言问题没有办法与外面的人交流,就失去了传承的机会。所以我们这次的课程设置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尽量要把语言的影响降到最低。大家要用作品说话,如果想拿到文化部颁发的毕业证书,必须完成符合要求的三件毕业设计作品。这三件作品中第一件是技艺本身的作品,把技艺原汁原味展现出来;第二件是技艺创新的作品,需要把学习到的文化知识融入其中;第三件要求作品是实用的,可以运用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去。


 
标签: 非遗手艺

本文标题: 用非遗手艺与古人对话,寻找中国之美!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12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