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器制作技艺距今已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砂器与人类文明共生,记录着人类的生活,积淀着人类的智慧,映照着人类的进步。2023年2月19日,《中华英才》半月刊社副总编辑雷宁伟一行,对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平定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董事长、非遗技艺传承人张宏亮进行独家专访。
张宏亮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华英才》半月刊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宣传推广平定砂器非遗文化表示十分欣慰和感谢,并从平定砂器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创新发展和融合推广等方面对大家进行了介绍。
砂器文化璀璨瑰宝
1972年,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关古窑层塌土中出土了大量砂器碎片。经专家考证,确认其“属秦代生产的平定砂货”。在平定北庄村清乾隆二十一年的石碑上明确记载有当地“耕陶为业”的历史。在王珑村同治壬申年的碑文上记载了“远通粤东近达京师,乃至荆楚西蜀”这样的辉煌历史。
平定砂器制作技艺独树一帜,严格遵循古法和古训,工序复杂,工艺考究。精选当地特有的优质粘坩为主要原料,经选料、风化、粉碎、配比、制泥、成腐、制坯、成型、打磨、装饰、烘干、窑烧、熏制、精选入库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制作过程有“一坩二压三筛土,四踩五捏六入炉,七煽八杈九熏烤,十分质量十分苦”的口诀传承。
张宏亮成长在一个陶艺世家,父亲张聪是山西首位“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的陶瓷艺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的刻花瓷传承人。20世纪90年代,张宏亮在其父的影响下,开始参与砂器制作,一抔泥土、一团烈焰、一张转桌、一把刻刀……张宏亮用近三十年时间致力于平定砂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挖掘、整理、抢救、恢复、保护、传承、创新、推广等工作。2013年,张宏亮组建了平定县冠窑砂器陶艺有限公司,决心让平定砂器重回“巅峰”。
2014年“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8年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平定砂器产业发展成为平定县产业发展的规划项目,更多的砂器产业正在形成集群,聚力发展。
承古开今守正创新
《平定州志》《平定县志》记载,平定砂器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期已成为当地手工业大宗,有“砂器之乡”之美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定砂器在全国手工业博览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出口东南亚、日韩等国。
在参观和采访过程中,本刊记者与张宏亮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融入乡村振兴进行了探讨。只有不断寻找传统文化与现实的联结点,让非遗“走出来,活起来”,对传统工艺开展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不断研发制作多样化、个性化的非遗产品,培养更多技艺工匠,才能更好地推动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张宏亮坦言:“要想让更多人看到砂器的独特之美,必须创新。每一件平定砂器的诞生,都被称为‘天一半,人一半’。一半是制造砂器的最好原料——得天独厚的优质砂土;另一半则要靠守正创新、坚定执着的砂器制作匠人。”
在严格遵循古法的同时,张宏亮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艰苦付出、秉持匠心、融合创新,对原料配方、成型方法、窑温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改良,研发了7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砂器;复原了一度失传的“薄胎砂锅”烧制工艺;结合山西平遥推光漆制作工艺,融合剪纸、刻花等元素特点改良外观装饰,制作出色泽鲜艳的花瓶、糖果盒等作品;研制出了无辐射釉彩喷砂工艺,填补了平定砂器从无釉彩的空白,改善了平定砂器的品质与品相,提升了平定砂器的市场价值。守得云开见月明。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张宏亮获得了来自国家、省、市、县的诸多荣誉——国家级非遗平定砂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西省劳动模范、“三晋工匠”年度人物、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匠人匠心冠窑扬名
参观完博物馆和创新产品展区,大家在张宏亮的带领下,又来到了视频直播区。为了快速有效地推广平定砂器非遗文化,张宏亮于2019年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展示砂器的制作过程,传播砂器文化,发布了近500多条短视频,做了上百场直播,收获了10多万粉丝。“美器美味”“融合之美”“火与土的乐章”“非遗般的福”等视频名称,凝聚了他对非遗技艺的满腔热爱。
本刊记者表示,这种与时俱进,以“非遗+互联网”的方式宣传推广非遗文化,进一步激发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性和强大生命力,推动着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增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
2023年,张宏亮及其团队将在继承传统砂器精髓的同时,延展传统砂器的艺术效果和功能范畴,推进砂器与药茶的融合发展,推出“砂锅宴”项目,研发出品养生类餐具、茶具等日用类功能性砂器,让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有机融合。非遗文化,薪火相传。走近平定“冠窑”的砂器世界,我们感受到“非遗”独特的文化魅力,感受到非遗传承人身上的坚定与执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和弘扬,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