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非遗”——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09-05 11:29:14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
核心提示: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后与儿子张小泉在黟县城边开了个叫“张大隆”的剪刀铺,因产品制作精良,经久耐用,博得远近赞誉。

  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后与儿子张小泉在黟县城边开了个叫“张大隆”的剪刀铺,因产品制作精良,经久耐用,博得远近赞誉。张思家去世后,为谋求新的发展,张小泉举家迁至杭州,在市井繁华、商贾云集的吴山北麓大井巷,搭棚设灶,开出剪号,招牌仍用“张大隆”。清康熙二年(1663年),为防别家冒用“张大隆”招牌出售剪刀,张小泉把招牌改用自己的名字“张小泉”。后来为了保护自己的牌子,其子张近高在张小泉三字之下,加上“近记”两字,以便顾客识别。


  世代传承人秉承张小泉“良钢精制”的祖训和长期形成的特有的工匠精神。1912年,张小泉剪刀率先将镀镍抛光技术应用于剪刀防腐,开中国传统民用剪表面防腐处理之先河。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包含试钢、试铁、嵌钢、出头、锉里口、锉外口、淬火、粗磨、细磨、检验、凿花等七十二道工序。此前工匠制剪,都用全铁锻打,而张小泉首创镶钢锻制技艺。他在剪刀的刃口处镶上一层钢,使其锋利耐磨,更利裁体剪物;剪体仍用全铁,则易于弯曲造型。把钢的坚硬与铁的相对柔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达到了刚柔相济的绝妙效果。


  据说乾隆第二次下江南到杭州时,见到张小泉剪刀也买了一把,回宫试剪绸缎,果然锋利,乾隆十分高兴,说了句“好个张小泉”。此后,乾隆帝便责成浙江专为朝廷采办贡品的织造衙门进贡“张小泉近记”剪刀为宫中用剪,又御笔亲题“张小泉”三个字,赐予张小泉近记剪刀铺。后来,乾隆皇帝亲临“张小泉”剪刀铺的事情在民间传播开来,从此,张小泉剪刀名声大振,打出“张小泉”牌号做剪刀的,最多时曾达到86家,出现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


  张小泉剪刀曾在南洋劝业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国际赛会上屡获殊荣。在一次评比时,张小泉剪刀曾连续5次把50层白细布一剪剪断,剪刀口完好无损,现场观者拍手叫绝。自此,张小泉剪刀开始享誉国外,远销到南洋、欧美一带。


  张小泉及其历代传承人给人们留下的极为精湛的剪刀制作工艺,是一代又一代张小泉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传统张小泉剪刀锻制工艺一直用到20世纪50年代末,杭州张小泉剪刀厂在七十二道工序的基础上,借助机器生产,简化成二十四道工序,大大提高了剪刀的产量和质量。而如今,张小泉剪刀90%以上的生产工序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工序最少的只需九道。


  2006年,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 张小泉

本文标题: 解码“非遗”——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22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