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院先生,担任泾阳县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委员,1984年至2011年担任村主任,现为太平镇老年协会会长、泾河竹马艺术团团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泾河竹马》、《泾河号子》传承人,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泾河纸台》传承人。2009年代表陕西省在杭州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经验交流会。民间舞蹈《泾河纸台表演》参加陕西省首届民间文化艺术节调演并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山花奖”银奖。
本次访谈对象为非遗文化传承人高文院先生,访谈内容主要围绕以服装、舞台、演员、场地、姿态等具体的非遗内容展开加以详细讲解。起初,竹马传承人让“艺太坊”团队观看竹马非遗文化所遗留下的宣传介绍视频,随即该团队便进行了访谈交流。
他介绍到,当下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建筑拆迁,其文化(舞龙、舞船等)正在消亡,他以此采取措施向省政府提报了该非遗项目,引起近期高校因“竹马”非遗文化纷纷采访与其相关事项。
据他回忆,竹马历史文脉悠久,文化内核丰富,手艺传承有300多年。“竹马”讲究阵法与战术,是团队协作而成的方阵队列(如:白蛇传等)。“竹马”一般场地为15*15平方米,参演人员为10~12人,预备演员有10~12人。“竹马”队由为8~12岁小孩组成并最终扮演相关角色(eg:小悟空)进行汇演。“竹马”每场表演时间随演出变化而调节,高会长以团长(导演)身份参与其中,每个队列有相应负责人进行对接与安排。其表演的人数大致概括如下:龙队列(2只龙为主,2~4龙);锣鼓队约为50人;锣鼓大赛约为1上百人;荷花(莲花)舞150~160人;县城节日庆贺以歌舞形式表演,参演者为上百人。“竹马”非遗项目大致有竹马队、锣鼓队、纸台队、龙队、狮子队;节目有“大头娃”、“双放牛”、“瓜娃还愿”、“贼打鬼”(似小品)、“刘海捉蝉”等,其中,骡、狮子等贼打鬼的竹马情节部分,因需要全裸表演而无人表演,今已失传。
他还提及到他作为陕西省代表人之一于2009年参与杭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项目”全国交流会。而后,“竹马”非遗项目在中央一、四、五台与陕西各个电视台相继播出并达到观看受众为8千万的宣传效果,在这种影响影响下,在国际友人方面也有相应反馈。最后,团队在非遗传承人高文院的带领之下参观了药王洞,窑洞里面供奉着孙思邈像,其历史已达有300-400年之久,洞顶部绘制各种药材以及象征动物(龙、鸳鸯、猫等),左侧洞穴还有十八罗汉洞以及洞顶浮雕画。他还讲诉这附近曾是学校,有八个村的学生在这里上学。艺太坊团队还参观了枣坪村的老物:大皂角树(有200年历史)、积水井(用来喝水)、老屋(砖瓦房)。以下是一些实物图像的呈现,包含窑洞壁画(包含唐代)、700多年的药王洞内图像与竹马的具体实物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