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溅的火星,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于化新家中传出。作为济南市平阴县于氏锻打第6代传承人,他出生于铁匠世家,从16岁开始学习打铁,无论是犁、耙、锄,还是菜刀、锅铲,几乎都可以锻打。
手造土豆收获器不伤害土豆表皮
铁墩、铁钳、大小铁锤、风箱、铁匠炉……推门进入于化新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他的锻打工作间,里面的家伙什一应俱全,俨然一个铁匠铺。只见他拿起铁钳,用力夹起一块烧得通红的铁板放在铁墩上。站在他旁边的人则挥舞铁锤,不断敲击着铁板。不一会儿的工夫,两人便满头大汗。
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年过六旬的于化新,当了一辈子铁匠。锻打两个字,已经深深刻在了骨子里。从一开始锻打菜刀、勺子等生活用品,再到后来设计制作土豆收获机等农耕产品,他在40多年的时间里,总共打造了3万余件铁器。“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咱们生活和农业生产中用到的铁制品,我都能做。”他自豪地说,比如勺子、剪刀、刨刀、榔头等。
在于化新打造的所有产品中,最让他得意的,就是土豆收获器。“刚开始设计的时候,一个月都没睡好觉,躺下后就开始琢磨。”他告诉记者,最后历经4年,不断改进4次后,才有了现在的收获器。他做的收获器安装在拖拉机下,不会伤害土豆表皮,一天能收1万平方米土豆田,很受大家欢迎。
生于铁匠世家16岁开始学习打铁
说于化新生在铁匠世家,一点也不为过。他的父亲是于氏锻打第5代传承人,小时候看着火星四溅的锻打场景,他心里不仅没有害怕,反而跃跃欲试,想着什么时候才能体验一把火星四溅的感觉。直到16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他锻打技艺。“我最开始学的是烧火,看着简单,其实门道很多。火候大小,烧到什么程度,全靠肉眼看。”他娓娓道来,当看到铁块烧成金黄色,马上就要熔化的时候,就说明火候到了。
选料、下料、烧打(多次)、整型、成型、定型、淬火,再到精打细磨,在锻打的步骤里,烧火只是基础。学会烧火,才能学习下一个步骤——锤打。这一步讲究的是手眼协调,两人各持一个大小锤,在锤打过程中,既不能相互影响,又不能磕碰。
打铁流程虽然简单,但难度在于把握不同的材料、火候与淬火的时间。“淬火是打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要控制好铁件放入冷水中的温度和时间。”他介绍道,锻好的铁件放入水中,“哧啦”一声,看见热气腾起,就可以取出来了。有时候打造一件铁器,需要淬火3次,才能达到要求。
传承260余年祖传技艺儿子成为接班人
于氏锻打的渊源,还要从1762年说起。由于当时生活穷苦,于氏第十五世祖先于林富到肥城拜师学习铁匠。就这样,一人学徒全家都会,于氏家族成了锻打的祖传世家,至今有260余年的历史。“我儿子也继承了锻打的技艺,成为第7代传承人。”于化新说道,他在原有锻打设备的基础上,投资50多万元更换了现代制造工具,以往需要3人才能完成的步骤,现在他一个人就能完成。
“我祖先那个时候没有煤,用柴和木炭、木头烧铁,很大的物件根本不行,只能做铲子、镰刀、镐头等一些小东西。”于化新讲起了祖传手艺的历史,打铁这行又脏又累,但他的祖先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因为技术过硬,所以在平阴和周边地区肥城、东平多地就有了很大的名气,好多人都慕名而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铁匠铺曾经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建筑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传统工艺逐渐被现代化的机械所取代,但仍然有一些人坚持着这份古老的技艺,于化新便是其中一员。过程虽然辛苦,不过对于铁匠来说,能够将这种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