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明,现任太原市文化馆班子成员,副研究馆员;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西省非遗评审专家,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此前担任太原市非遗中心主任多年。
抛开张建明的官方身份,在太原市乃至全省的非遗圈子中,他是大哥级的人物,有着很高的威望,非遗传承人给的这个“大哥”称谓虽有些江湖味道,但也体现了张建明接地气、办实事的做事风格,也体现了他为非遗传承不遗余力鼓与呼的职业理想。
用心研究非遗
说起太原市以及山西省的非遗现状、发展、特点以及未来的趋势,张建明如数家珍,双目放光,滔滔不绝。“非遗项目的十大类别,包括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戏曲、传统体育、民俗等等太原市全部涵盖。可做的文章太多,而如何做大、做强,做出太原独有的特色是摆在每个非遗人面前的一道考题……”张建明打开了话匣子。
张建明把山西非遗资源的特点总结为礼乐相济、艺术独特;形神兼备、以文彰武;滋味俱全、别具一格三大特点。
“山西传统戏曲、小调等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既有黄土高原的高亢,也有汾河浸润的细腻。比如说锣鼓的产生和发展,山西自古游牧和农耕结合地,从汉唐到明清逐渐形成了自己高亢激昂、委婉细腻的特点;再比如太原莲花落就是一种特有的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
“形意拳、心意拳、挠羊赛、风火流星等为代表的传统武术非遗项目是山西非遗的‘武’,说起‘文’就更多了,山西寺观泥塑、寺观壁画、琉璃制作、碑拓、皮影、漆器、古琴、剪纸、熏醋,面塑,等等全方位涵盖了衣食住行。”
“山西的面食、以清徐为代表的醋、羊汤、头脑、元宵,八大碗等无不是有滋又有味,面食花样品种的繁多,浇卤的多样,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以至于一提山西,面食文化必不可少。同样,醋、羊汤、头脑、元宵无不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
用心扶持非遗
从2018年开始,张建明就定下了服务非遗项目这条工作主线,鉴于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自我封闭意识、缺乏创新、缺乏场地、交流不够等短板,张建明在上级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酝酿打造了四级非遗产业模式,即近距离文化生态修复性保护基地,如小窑头非遗小镇、刘家堡非遗小镇;小型保护性园区模式,如六味斋园区、清徐葡萄园区、中华傅山园区等;重点项目保护单位模式,如东山琉璃保护基地、东湖醋园博物馆等;个人工作室模式,各种剪纸工作室、刻瓷工作室、壁画工作室、漆器工作室、珐琅工作室等等。
此外,太原市非遗中心打造了太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中心,集中展示了太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重点项目。“根据非遗文化的特性,进行了板块分类,如老陈醋、清徐砖雕、清徐彩门楼等。为戏剧类、传统民乐类等展示了实物、老照片,以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张建明说道。使太原市民更加清晰地了解本土非遗的,零距离感受三晋文化魅力,也让非遗项目有了集中展示之地。
仅有集中园区、集中展示区是不够的,如何让非遗项目和市场深度融合,让市场接纳非遗产品,让市场反育非遗传承人,让他们能不为生存发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新、发展、传承上,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谈及于此,张建明笑言,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非遗“中介”。服务与联动是他工作的又一特点,张建明带头与工会、文联、工美、妇联、各种协会、各县区政府宣讲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从而结成产业联盟。他把非遗传承人和作品带出去,让更多人了解,他把人带入非遗场所,让更多人认识体验非遗作品的创作过程,理解非遗传承人的每一件作品的付出和艺术价值,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用心传承非遗
提到太原非遗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张建明有忧虑,他说:“现在,很多手工艺类的非遗文化传承都后继无人,比如太原的刀剪工艺,原来在太原铁匠巷自成一派。那时的剪刀都是师傅手工做出来的,后来被公司收购,渐渐销声匿迹了,学习打制剪刀的学徒更是没几个了。现代人制作的剪刀早已变成流水线的工厂产品,倒也便宜好用,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2018年,张建明主编的《文化工匠(太原市非遗项目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承人学艺传艺故事集)》出版,该书以太原市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主要采写对象,记述大匠、巧匠的传奇史实的文化图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反映了28名代表性传承人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来弘扬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重振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太原“非遗”工匠精神。是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的一大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世代相传,靠的是我们非遗传承人的矢志不移、潜心雕琢。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是扎根于民族精神基础上的工匠精神。在信息飞速传递的大数据时代,一批致力于传统非遗,项目的能工巧匠,甘于清苦、专注手艺、坚守文脉、不离不弃,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是值得大书特书,是值得让更多人知道他们。”张建明道出了写这本书的初衷。
2017年,张建明带头启动了太原市非遗进校园常态化教学薪火工程,新建路小学作为第一站。本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在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现如今,在太原市各县区选取了具备条件的学校,邀请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校辅导,建设了一批晋剧特色、皮影戏特色、剪纸特色、莲花落特色、折纸特色、太原锣鼓特色、茶文化特色、风火流星特色的学校。
“非遗传承,就得从孩子们的兴趣开始培养,说不定这些孩子中间哪个就是将来的琉璃大师、剪纸大师、壁画大师……”说到此,张建明对非遗传承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