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全:恪守非遗“血脉” 传承文化瑰宝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3-11-27 13:47:06  来源:羊城晚报
核心提示:春秋《考工记》云:“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传统手工艺品就像一部凝固的史书,它被时代所塑造,将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对生活的热忱延续至今。

  春秋《考工记》云:“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传统手工艺品就像一部凝固的史书,它被时代所塑造,将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对生活的热忱延续至今。一代代工匠们倾注心血、挥洒汗水,用精湛的手工技艺与独特的匠人智慧续写着器物的传奇。


  以“甲子金漆木雕”技艺著称的丁全,也是其中一员。


  “甲子金漆木雕”属中国四大木雕派系之一——潮州木雕派系,丁全是丁氏家族古建筑木工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受到家族木匠文化的熏陶,丁全自幼便对木雕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承父辈。丁全17岁来到深圳后,从家具厂基层技术工人做起,到车间主任,再到创业、转型做建筑,一刀一凿,精雕细琢,直至重拾家族传统,再启金漆木雕工艺传承,至今已扎根木匠领域30余年。


  “简单的东西重复地做,这就是我的工匠精神”


  在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新木社区新木大道,一座充满传统韵味的建筑静静矗立,它就是“深圳丁全匠作博物馆”,也是深圳市级古建筑木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全的心血结晶。这座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丁全对非遗工艺传承的执着追求,也让广大市民观众也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匠作的魅力与跨越时代的工匠精神。


  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五花八门的各类匠作工具。这些工具虽然已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在丁全的博物馆里,它们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价值。据了解,该博物馆于2021年12月16日正式开馆,现有藏品2560件,包括木匠、皮匠、衣料匠等17个匠种工具。丁全表示,这些工具作为传统工匠精神的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匠是最善于运用各种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博物馆落成后,很多中小学生和社会上的学者专家都来走访学习和调研。有了这些形形色色的工具器物,他们便能一目了然地感受木匠的工作氛围、激发兴趣和探索欲。”


  丁全介绍,古建筑木艺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小木作属于一种多重镂空的雕刻,体现为常见的家具、装饰品等小物件,工匠们用精湛的工艺“画龙点睛”,为平平无奇的木头赋予意义;而大木作主要为木结构,架构宏伟,例如祠堂、庙宇等中式古建筑中的大梁大柱。无论是宏伟楼阁,还是器物上雕刻的树木花鸟,少不了匠人们在一刀一刻中不断提炼细节、潜心打磨、精益求精。


  然而,木匠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一个粗糙的平面、一个简易的榫卯结构,就需要初学者们花上大半天乃至好几天的时间去磨刀、锯木、刨木、打磨,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专注,往往会功亏一篑。丁全笑呵呵地说,脚印是一个个踩出来的,作品也是一刀刀削出来的,不仅是做木匠工作,做任何手工艺品都需要平静和专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精进手艺、磨练心性、开阔思维,将简单的东西重复地做,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处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就是工匠精神。


  “推广中国式现代化木工坊,做传统老行当里的新东西”


  丁全匠作博物馆坐落于百师园文化产业园。通过百师园这个平台,一大批能人巧匠在此聚集,整合社会资源、打造非遗文化产业。“视野宽广了,精神内核升华了,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担当使命,才能沉下心做自己专业的事。”丁全介绍。人才与资源的薪火聚集,非遗文化才能以燎原之势燃放瑰丽光芒。


  丁全在古建筑木艺的老本行里耕耘数十载,传承与创新并举,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斐然。据介绍,其木雕作品荣获省(部)市级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项;发表的1项发明专利《一种木构件古建筑的原位防腐方法》应用在祠堂、庙宇的修复中;发表论文3篇,被《建筑创作》《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科学与技术》各收录1篇。由于在实践方面同时取得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丁全还获得了国家级国匠杯银奖、省级岭南工匠杯金奖。


  “中国式现代化木工坊”是丁全经常挂在嘴边的词。为了探索古建筑木艺在新时代的活化“生机”,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一刀一刻中蕴含的神奇魅力,丁全做出了两个十分具有开拓意义的提案。


  一是围绕非遗在校园助力“传帮带”。通过让传统的榫卯结构变成现代的榫卯积木,将传统的古建筑技艺融入智力玩具中,做出适合中国少年的“乐高”并将其带入中小学生的课堂中去。这既是对传统手工艺产品的改革创新,能够让“潮”起来的传统文化得到青少年们的追捧和喜爱,又是帮助青少年们开发脑力、锻炼动手能力、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的一大机遇。截至目前,丁全发明了斗拱乐高(斗拱,又称科拱、斗科、栌、铺作、莲花托、牌科,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制作了祠堂模型,将创想付诸实践,用雕刻的方式让历代古迹变得触手可及。


  二是构建一校一社区“鲁班工坊”。通过在职业院校、大中小学、企业园区以及社区内开设鲁班工坊非遗课程,为广大市民群众创造得天独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加大劳动教育与非遗活化传承力度。“鲁班工坊首先是接地气的,要贴近群众生活,同时也是传承性的,要有文化艺术的浸染和传统工艺的加持。为此,我愿意为传承非遗文化奉献匠人力量,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丁全说。


 

本文标题: 丁全:恪守非遗“血脉” 传承文化瑰宝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269.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