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烟,汉族,安徽省潜山县人。从小学习桑皮纸制作技艺,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2012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的“专用于桑皮纸传统生产工艺的焙笼”、“以传统工艺生产桑皮纸的专用抄纸装置”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桑皮纸生产始于汉末,又称汉皮纸,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拉力强,不褪色、防虫蛀、无毒性,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制伞、包装和文化工艺等。2008年被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4年,北京故宫曾就修复倦勤斋通景画,寻找修复衬纸,这种古画修复的纸张,要求很高,经多方走访后,在官庄镇选中了刘同烟生产的桑皮纸,将其确定为了故宫修复衬纸。故宫对纸质的要求极为苛刻:纯桑皮,不含任何化学成分,每平方米60克,纸张均匀结实,颜色一致,纵向长拉5000次,横向长拉5000次……连续4次上缴样纸均被否定。他从北京回来后反复琢磨尝试,终于第5次验收通过。刘同烟将500刀桑皮纸交付给故宫后,从此在圈内打响了知名度。
2008年,潜山“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刘同烟被评为国家非遗传承人。刘同烟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艺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每一批学徒,先后培养了省级传承人两名、县级传承人二十名。
2021年6月11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在官庄镇坛畈村揭牌。在传习基地,人们在刘同烟的指导下体验手工桑皮纸制作。
2021年12月27日,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2021年度“安徽工匠”称号.
“做人要做一个好人,做纸要做一手好纸,我会将这根接力棒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刘同烟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