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华:贵州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评审专家;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记者:结合贵州非遗保护以及此次《实施意见》的出台,您认为贵州非遗经历着怎样的发展?
朱伟华:我省亮丽的文化名片“多彩贵州”,是在“十一五”前夕的2004年提出的,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基本同步。“多彩贵州”品牌源于贵州文化,贵州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是“多彩贵州”的基础。“多彩贵州”涉及贵州文化的方方面面,包含古地质文化、夜郎文化、屯堡文化、阳明文化、长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国酒文化、茶文化等,而这些文化大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式呈现。因此,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为展示贵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近年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这让我们欣喜并且自信。同时也看到,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整体水平与文化生态良好的资源优势还不相称,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目标还有差距……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无疑是贵州非遗工作再上台阶的纲领性文件,为我省非遗保护工作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实施意见》设立了2025年的中期目标和2035年的远期目标,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创新点,您可以介绍一下吗?
朱伟华:《实施意见》共包括3个方面14项具体任务。
第一方面是“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列有完善调查记录体系、完善代表性项目制度、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加强理论研究等6项具体任务。
我们发现,在这些任务中,多有符合省情又抓住重点的目标指向。如“完善调查记录体系”任务中,提出组织开展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清单,完善专家参与调查记录机制,提高调查记录整体水平;还提出建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综合数据库,并依法向社会开放。在“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任务中,提出加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培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对符合条件者颁发专项能力证书;推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符合条件的可以认定为代表性传承人,逐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青年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等。在“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任务中,提出公布一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社区、街区,在有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村)重点创建一批“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在“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任务中,提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体验中心(所、点),打造一批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等。
第二方面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提出加强分类保护、融入和服务重大战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合理利用,以及加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革命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5项具体任务。
同样我们也发现,在很多任务下都有突出贵州特色优势的亮点,例如在“加强分类保护”任务下,提出深入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研究,创建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支持达到国家标准的中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任务里,提出建设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项目聚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和集市,培育一批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基地,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在“合理利用”任务下,提出加快推进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苗绣产业市场主体,研发生产高品质苗绣产品。在“加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革命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任务中,提出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评选一批省级非遗工坊示范点等。
第三方面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列出了促进广泛传播、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交流合作等3项具体任务。
在这方面,我省已做出了积极尝试,提出的举措也很具体到位。例如在“促进传播”的任务中,提出重点办好“中国丹寨非遗周”“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叙·非遗”等特色品牌活动,提高活动的传播效果,扩大品牌效应。在“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任务里,提出鼓励支持各地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等等。
记者:《实施意见》的出台,您认为将会如何影响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朱伟华:我们不难发现这次的《实施意见》是在吃透《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密切结合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实际情况下推出的,抓住了我省非遗保护工作的关键,既有指导性,又有可操作性。尤为可喜的是,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保障,《实施意见》不但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强化政策保障、建强人才队伍等4个方面提出了19条保障措施,还对每一项重点任务和措施都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等,确保任务落地落实,保障工作的开展和进程的效率。相信在《实施意见》这样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抓手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下,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定能再上台阶,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多彩贵州”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