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峰:打造一个活态的中国非遗沉浸式空间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4-25 14:28:59  来源:澎湃新闻
核心提示:赏非遗,过大年,在非遗里寻找传统文化,汇集全国21个省市的200余个优选非遗项目的龙年非遗大集这些天仍在河北省香河县国安第一城对外开放,并将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市集分为“甲辰龙集”“把式江湖”“食神街”和“千物集”四大板块,许多藏在深闺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龙年非遗大集一一展现。

  赏非遗,过大年,在非遗里寻找传统文化,汇集全国21个省市的200余个优选非遗项目的龙年非遗大集这些天仍在河北省香河县国安第一城对外开放,并将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市集分为“甲辰龙集”“把式江湖”“食神街”和“千物集”四大板块,许多藏在深闺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龙年非遗大集一一展现。


  对于何以持续汇集全国各地非遗的非遗大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一个想法是为老百姓打造一个鲜活的,活态的非遗沉浸式空间,只有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热爱这些文化,才会真正一起来保护和传承。”


  据悉,龙年非遗大集由文化和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廊坊市人民政府、中信国安集团联合举办。


  这次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举办的新年非遗大集之前三年都是在线上,这次龙年非遗大集首次与河北省有关方面联合举办,并转到线下,正月初一在河北省香河县国安第一城开集,汇集21个省市的200余个优选非遗项目,把许多藏在深闺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龙年非遗大集被一一展现,为何选在香河县国安第一城开集?在这样一座规模宏大、具有浓郁的中式风格的仿京城建筑园林里,龙年非遗大集与之做了哪些有效的结合与创新?


  王晓峰:我们做这个龙年非遗大集的目的就是想让老百姓过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在非遗里寻找传统年的记忆,去体验、参与、感受传统年的氛围。实际上国安第一城是仿明清时期北京都城的城垣风貌,按照1:1的比例复原了老北京“内九外七”的城垣格局,这个场景是中国化的,它就是传统的中国建筑群,国安第一城的领导对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这也是他们非常需要的一项工作。从我们最后的呈现来看,在国安第一城真是找对了地方,所有的文化符号跟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形式都是非常非常契合的,所以可以说今年的春节在一城真正营造了一个富有中国年味的场景,让老百姓沉浸其中,过了一个欢快的丰富多彩的中国年。


  这样的非遗大集融汇了中国南北非遗,且突出年味儿,你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哪些项目?您认为这样的活动对促进中国非遗的保护将起到哪些推动作用?


  王晓峰:这次非遗大集我不止走了一趟,从开始策划到现场的布置过程、建设过程,一直到前面的筹备、演练,大年三十我们就在这里过的年,因为我们这个大集实际上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月8号到1月20号,中间有大概十多天的拍摄,我们先是把非遗大集搭建好,把非遗传承人都组织过来,由中央电视台在大集上拍摄了一个晚会,这个晚会叫“新春非遗之夜”,2月4号已经播出了,后面还重播了好多回,这个节目给大家呈现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很打动人。节目呈现出众多以非遗为底色的创新融合节目,同时通过创造沉浸式集市氛围和强互动体验,为观众带来了别具匠心的节目观演新可能。据央视介绍,节目播出覆盖观众规模5000多万人次,掀起了赏非遗、过大年的热潮。


  我觉得这个节目是非常成功的,春节期间大家对文化娱乐活动是非常喜欢的,这种活动怎样跟非遗更好地结合起来,怎样把非遗更好呈现出去,并且以一种比较鲜活的形式,后来我们就想到非遗大集上来做。我们这次是在一个大街上、市集上,在老百姓沉浸的空间里,让传承人、演员跟老百姓面对面,形成一种互动,大家真是在过年的感觉,这种形式,是我们首创的,也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看来是相得益彰的,一方面把非遗呈现出来了,同时也让老百姓在其中真正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同时也找到过年的乐趣,而且是传统过年的乐趣。


  这次“新春非遗之夜”里的很多节目都是原创的,舞蹈《一线·一雕·一世界》取材于福建蔡氏漆线雕同名作品,歌曲串烧《我的家乡很好吃》盘点四川、天津等五地非遗美食,唱出“舌尖上的中国”,里面有二十多首歌曲都是原创的,这样把非遗的很多内容都容纳进去,传播出来、表现出来,增强大家对非遗的热爱,对非遗的了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认识,我们讲增强文化自信,前面也说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增强文化自信,需要让老百姓有更多的精神世界的丰富,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高度的协调和融合起来,这项工作我觉得确实是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澎湃新闻: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特别是中国非遗呈现的形式创新而言,我们看到,这么多年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在推广非遗方面注重很多的结合,一个是地域的结合,一个是与传统节日的结合,还有与旅游的结合,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


  王晓峰:对,我们协会现在做的非遗大集成了一个系列的东西,成为一项系列的品牌活动了,我们协会这些年重点做非遗大集,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把非遗大集融入其中。为什么做非遗大集,我们的一个想法是为老百姓打造一个鲜活的,活态的非遗沉浸式空间,老百姓在中间了解我们的文化,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热爱它,并且大家一起保护和传承它,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老百姓中,特别是年轻一代,如果对我们过去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接触的话,就很少有深刻的认识,只有沉浸其中,认识它、接触它,对我们的文化、传统文化,才会认识到是这么了不起,是这么有魅力,他们就会热爱,就会参与其中,那么我们的保护工作就好做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有句话是“寓教于乐”,这可以说把非遗传承寓于乐趣中。像今后,除了跟春节结合,比如中秋节、端午节等各种传统节日也是很重要的,以后在传统节日结合方面会有更多的想法吗?


  王晓峰:是的,我们之所以选择像春节这样的一种节庆活动、节日,我们之所以选择春节这样一个重大的节日来做这样的活动,其实就是因为在这种节庆活动里,这种传统的民俗,它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你看春节,从吃、穿、玩、乐,都是非遗,这些东西在春节中是高度集合、高度融合的,在这样的时间搞这种活动的话,可能老百姓就更能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文化、我们的根脉。


  在非遗大集看非遗演出,看到沧州落子、河北中幡,我看到有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参与表演,我们感觉到很欣慰,而且他们表演得非常好,您之前多次提到非遗的青年传承人计划,我觉得可以看到一些成果了,这方面能不能再展望一下?


  王晓峰:我们原来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要传承,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是在传承人身上。传承人里头,我们觉得最核心的是青年一代和未来一代,所以这些年文化和旅游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其中包括比如非遗进校园,从小学到中学,在这里面我们让很多年轻孩子们从小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去参与、学习、认识、了解它,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都展开了,之后我们协会也做了青年传承人的扶持工作,专门有一个叫“青年非遗传承人的扶持计划”,重点是帮助和推动青年传承人的成长,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根本目的是让年轻一代能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记住我们的传统,能够认识和自觉、主动地保护它、传承它。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一计划来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来帮助非遗传承人成长,让更多的人去关注、热爱、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更持续地传承下去。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对非遗的传承、活化与利用等方面都策划了大量的活动,做了很多的推动工作,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关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能否请您透露一下,新的一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型策划与工作计划?


  王晓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策划的活动是很丰富的,每年都有主题的大型活动,比如每年的非遗年会、新春非遗大集等。新春非遗大集实际上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之前三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是在线上,今年有条件我们放到线下来了,我们会把新春非遗大集作为一个品牌活动持续办下去的。除此以外,我们还会有很多主题活动和区域性的活动,比方说区域性活动,运河非遗旅游大会,比如在客家族群,江西、福建、广东、客家生态文化保护区里会有一个客家非遗的晚会,这是区域性的活动。还有一些主题性的,特别是非遗和旅游的融合,非遗进景区,非遗进度假区,我们会持续不断地做这项工作,因为这项工作我上次也说很有意义,非遗与旅游融合,非遗进入这些旅游空间去,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一方面丰富旅游业态,参与一些项目,让游客从中获得更多真实的乐趣,同时非遗项目也能得到很好的展示,这是一种多赢,所以我们在推这个工作。之前,我们在贵州丹寨、江西仙女湖,好多地方做了类似的项目,这个我们会持续不断地扩大,让更多的景区,更多的旅游空间、旅游目的地,通过非遗的融合增强这些景区的魅力,扩大影响力,同时也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传播。


  中国的非遗保护在国际上也一直受到关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交流与展示方面有没有计划?继古琴、昆曲、木卡姆、蒙古族长歌民调等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在推动中国新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方面有哪些新的想法与措施?


  王晓峰:中国在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们是做了巨大贡献的,我们也是最早参加公约组织的国家,同时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里,中国的数量是最多的,有43项,在全球是最多的,其实我们这些年每年都有新的项目加入这个名录,这个名录全称叫“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争取申报的项目以未来正式公布的为准。


 

本文标题: 王晓峰:打造一个活态的中国非遗沉浸式空间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36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