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敦桢:他与梁思成齐名,是中国建筑学教育的开拓者

我要发布     发布日期:2024-04-30 13:34:18  来源:水木国学堂  作者:水木馆主
核心提示:我们在感叹建筑的神奇和瑰丽之时,总想去探寻一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比如人,比如事,比如在浩浩荡荡的春秋之中,是谁,用建筑美学让我们重新定义生命和未来。

  贝聿铭说过:“生活就是建筑,建筑是生活的镜子。”


  欣赏一座经典的建筑如同阅读一本美好的书,它收录了时代的光阴,沉淀了历史的风华。


  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建筑代表,用以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我们在感叹建筑的神奇和瑰丽之时,总想去探寻一些建筑背后的故事,比如人,比如事,比如在浩浩荡荡的春秋之中,是谁,用建筑美学让我们重新定义生命和未来。


  “南刘北梁”:刘敦桢的建筑学


  刘敦桢是谁?


  一位中国建筑学教育的开拓者,一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和梁思成齐名,在中国建筑界被称为“南刘北梁”。


  刘敦桢1913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获得建筑学士学位后回国在上海和朋友开了一家建筑师事务所,因为本人酷爱研究传统古建筑,逐渐开始收集和整理古建筑的专论述。与此同时也积极的参与了高等建筑教育事业,培养了国内首批建筑专业人才。


  建筑学中有句话:“工笔描摹,勾勒多姿彩绘画。”


  建筑学是一种艺术,和画接近,但画是它的灵魂和根基。


  刘敦桢把古建筑中的绘画艺术,淋漓尽致的发挥在了长沙天心阁的重修之上。


  《尚书》中说:“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天心阁之名就是出自于此。天心阁处于长沙城南,位置居高临下,站于阁上,可以眺望整座长沙城,它见证了一座城的百年风雨,有“一座天心阁,半部长沙史”的说法。


  1938年天心阁被大火烧毁,后由刘敦桢主持修复,他为了使新的天心阁和旁边的古城墙融为一体,凭借自己建筑学专业的绘画功力,毁了多次稿纸之后,终于把一座新的天心阁镶嵌在了天心公园里,那雕梁画璧,青瓦飞檐,如同旧阁刷新,依然庄严肃穆地俯视着新的长沙城。


  有人说:“建筑学的造诣需要时间与耐心,犹如一个写长篇小说的人。有朝一日,他或许能写出一首得体的诗。”


  刘敦桢为长沙描摹了一首历史之诗,也写出了一首属于他自己的建筑之诗。


  白手起家,成为建筑学的拓荒者


  丘吉尔说:“建筑是逝去的光。”


  每一座建筑都沉淀了历史的光阴,藏着历史的声音。


  刘敦桢对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从零开始,白手起家。


  在他之前,古建筑领域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文字记录该专业的起源和发展。大多建筑的理论都散落在不同领域作者的只言片语当中。


  刘敦桢在1933-1937年间曾走遍华北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写下65万字的笔记和报告,联合同行学者共同撰写了30万字的学术论文。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切实可用的专业数据以及详尽的文字、图片信息。


  刘敦桢在对古建筑持续的研究中不断提出新的见解,比如“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就是在对古代宫殿、坛庙的研究之上发现和总结的。之外,他对云贵川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也填补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空白。


  他还联合国内多位建筑业的前辈学者,历经7年编写了《中国建筑简史》和《中国古代建筑史》,成为国内高校建筑专业的指定学习教材。


  林语堂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


  好的建筑就像春雨润万物那样,对人的影响悄无声息。我们能感到和谐之美,但却说不清楚它从何而来,要往何而去。


  刘敦桢作为一名建筑学家,既是建筑美学的创造者,又是建筑美学的研究者,挖掘和扶持建筑学的一路成长。


  1397年2月,明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任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官。


  有人觉得,完美的建筑作品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与未来的完美结合,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刘敦桢在主持南京瞻园的重建工作时,正是从这三点出发。


  瞻园有“金陵第一园”的美称,在园林众多的江南,它始于明代,蕴含了太平天国的历史文化缩影,但是穿过时代的烟火又几经兴废,到了刘敦桢重修之时,园子近乎荒芜。


  《考工记》里提到建筑要考究地势与户型的结合,需在尺度的把握上下足功夫。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一座经典的建筑要对光、气、材和工都有精炼的考量,才能给人带来无比美妙的建筑体验。


  每一位建筑者建造的不仅是建筑本身,它们包含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美学、历史学、人为学和生命学。


  刘敦桢凭借着自己对江南园林的深入研究,在时间上追溯回600年前的造园基础,又在空间上还原了瞻园原有的亭台轩榭,历时6年动用了1800吨太湖石,无数工匠巧琢细调,才收住了瞻园之魂。


  如今这座传承了时代命脉的园林,已成为南京的“新金陵四十景”之一。


  刘敦桢为了古建筑多年奔波在全国各地,身体早已虚弱不堪,瞻园成为他生前参与修建的最后一座古代园林。


  为了纪念他对园林的付出,瞻园特设了刘敦桢文化展厅,一代建筑大师在此凝视着世界建筑瑰宝。


  写在最后


  歌德认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能表现出来一种非凡的视听语言,与人和时间对话。


  当我们站在一座经典建筑的面前,仿佛能听见数百年前历史之声。


  那些优秀的建筑大师,比如刘敦桢,他并未在意自己是否会被记得,他们终其一生力,就是为了让历史和文化以建筑的形式永远矗立在时间的轴线上,告诉人们,我们如何走到了现在。


 
标签: 古代建筑

本文标题: 刘敦桢:他与梁思成齐名,是中国建筑学教育的开拓者

本文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zhusixiang/show-2365.html (转载时请保留)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400-180-1090),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公众号:"gujianchina",每日获得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项目策划
项目方案
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 网站XML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留言反馈 | 违规举报

(c)2016-2024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国-文化建筑行业互联网创新平台 | 中国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训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国

版权所有:古建家园 浙ICP备16015840号-3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046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4 古建家园 All Rights Reserved

  • 项目工程

  • 数字建筑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