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名师堂书画展暨第二届师缘联展在北京西城区琉璃厂大千画廊美术馆成功举办,参展的艺术家都师承名师,并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画作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不仅在艺术教育上成效显著,也为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城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杨海森先生对这些名门艺术家及其优秀的书画作品发表了看法。
北京市西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 杨海森
中国文物网:您如何看待名师书画这个词?
杨海森:徐悲鸿、王雪涛是众人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家,孙之俊、李智超、谢时尼也是在各艺术门类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他们的弟子容易被人称呼为“名师弟子”,这些师承名师的艺术家作品也就被称为“名师书画”,因为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老师的风韵风格在里面,体现了名家风范。还有一种解释,有些艺术家同时也是教育家,虽然他们的艺术造诣很高,但是他们在教育上的名气更大,甚至超过了其在艺术领域的知名度,他们的作品也被称为“名师书画”。这些艺术家是艺术界内非常特殊的群体,在艺术上都有很深造诣,堪称大师,更重要的是这些老师都是长期从事教育的工作,应该说桃李满天下。他们通过笔墨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广下去、传承下来,我觉得这是名师书画区别于其他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的重要部分。
中国文物网:您如何看待名师书画在文化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杨海森:将“文化兴区”作为西城区的“三大战略”之一,就是希望能够有多层次、多角度、更广泛的人群参与到西城区文化建设当中来。在西城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可以说“名师堂”名师书画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努力和工作,政府也会对名师艺术家的创作及其自发的艺术团队予以支持。我们将在刚刚建设并投入使用的北京建都860年纪念馆邀请组织更多的老师、更多的大师把展览在那里长期办下去,把更多优秀的文化艺术留在西城,留在百姓的眼中、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