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花边,又称萧山万缕丝,音同威尼斯,因起源于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而得名。萧山花边曾是萧山人记忆中不可撼动的一部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花边在萧山几乎达到了风靡的地步,有20多万名女子从事花边制作来补贴家用及为国家创汇。
他从事萧山花边工艺70多年,是亚太地区的手工艺巨匠;他一生致力于研究花边事业,让萧山花边闻名遐迩,成为畅销全球几十年的王牌产品。他就是萧山花边工艺史上不可磨灭的一代“匠人”赵锡祥。
赵锡祥表示,进入花边这一行起源于他的父亲。赵锡祥的父亲赵锦章是一家花边小作坊的老板。16岁起,赵锡祥就跟着父亲学手艺,很快熟练掌握了花边制作工艺。初中毕业后,赵锡祥的工作任务是向周围村庄的农妇发放花边的原料、图样,制作完成后再回收。“那个时候每天要走六七十公里路,从坎山到宁围,从长山到同兴,崎岖山路,没有车。”对赵锡祥来说,在和绣娘的接触中,慢慢地学到了很多独特的花边技艺。
爱一行,干一行。1958年,22岁的赵锡祥被送到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继续深造。凭借对花边的热爱,赵锡祥设计创造出六大类花边抽纱新品种,从万缕丝全雕镶边、彩条链,到格欣绣花边、绚带丽花边、龙骨带花边、梭锦绣镶边……他的作品线条流畅、布局严谨、针法多变,具有洒脱和飘逸的艺术风格。
1982年,赵锡祥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是浙江省最早的一批“国字号”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被评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几乎可以说是行业内最高荣誉。他所创作设计的精品曾多次获国家级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八次荣获杭州西湖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和浙江非遗馆珍藏。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一下飞机就被机场一幅大型绣品——《西湖风景》窗帘震住了。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宝石流霞……一幅花边,竟把西湖的水榭亭台、芳草长堤、湖光山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花边作品出自赵锡祥之手,他首次尝试把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到花边设计制作的图案中。作品高6.3米、宽18.4米,用线12万支、30余种针法、手工挑织3000多万针,其规格之大,绣工之多,实属罕见。随行的基辛格博士观看后感动不已,甚至发出“世界花边之冠”的赞叹。
入行70多年,赵锡祥创造了300多个图样。特重工万缕丝增丝垫绣全雕镶边床罩是赵锡祥的得意之作,他将万缕丝和台州的全雕垫绣进行了独创性的技法结合,35种万缕丝技法和10种台州垫绣技法,完美地融合了镂空的美感与垫绣的立体感。“这个针法在当时的20万人里也只有500个人会做。我走访了3个镇、5个村,才从62岁到85岁的绣娘中选出58位来制作,用了六个月时间进行设计,绣娘们花了8个月时间完成了整幅作品。”2000年10月,特重工万缕丝全镂全镶边床罩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得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7年,赵锡祥和他的徒弟们带着这件作品登上了央视的《传家宝》栏目,让更多人欣赏了萧山花边的高超技艺,更为后人的传承提供了教科书般的模板,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赵锡祥坦言,对于萧山花边市场的感受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个传统工艺通过一个世纪的努力,充分体现了萧山的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忧虑的是,萧山花边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有手工花边从业者已从鼎盛时期的20万人,锐减到不到百人,逐渐踏入“后继无人”和花边队伍断层的困境。
如何解决这个困境?作为萧山花边的经历者和见证者,赵锡祥希望,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萧山花边的历史宣传,相关部门对现在从事花边创作研究的单位、个人要加大扶持力度,扩大萧山花边的影响,让更多年轻爱好者加深对花边的认知。
传承和创新是非遗产品发展必然之路。近年来,赵锡祥将自己毕生的萧山花边工艺倾囊相授。“我会尽全力给予徒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把更多创新的理念带给徒弟们。”赵锡祥认为,作为一个传统工艺,首先要传承好技艺,在创新过程当中,传统的艺术必须和时代相一致。像亚运会的题材,我们就融入了当代年轻人的思想,用色彩去诠释萧山花边。每一个吉祥物都用了网针、实针、化三针等几十种针法,色彩也根据其原有形态进行搭配。
透过花边,我们仿佛看到了赵锡祥七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和聚沙成塔,汇成他瑰丽又璀璨的“花边人生”。择一业终一生,这就是萧山花边传承人的匠心。希望萧山这些全心全意传承技艺的手艺人们,能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安心且专注地做好传承,让花边这门技艺一直流芳下去。也希望萧山花边这门艺术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继续书写萧山花边的传奇人生。
湘湖驿是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按照“分布式、共享式、沉浸式”党群服务模式,为广大公众量身定制的开放、共享、时尚、智慧的公共空间。于美好中遇见美好,于平凡中找寻光热,湘湖驿·对话致力于给所有平凡人物提供讲述自己人生和理想的舞台。